广安扶贫在“精准”上狠下功夫

11.01.2017  06:34

 

(记者 黄姝颖 通讯员 任博)“新时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能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定能否啃下“硬骨头”,限期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据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广生介绍,十八大以来,广安市把消除城乡贫困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统筹实施扶贫攻坚行动,全市城市贫困人口从3.23万人减少到1.2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34.4万人减少到12.28万人。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有24.0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145个贫困村实现退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广安市从实际出发,在解决好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瞄准贫困户,找准“穷根”,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行动,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一:一户不错,一人不漏

广安始终将精准识别作为脱贫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做到贫困群众一户不错、一人不漏。创新实施“一一四”工作法,按照2013年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坚持贫困户的评定,必须公开透明、民主评议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看“屋顶子”、“菜园子”、“脑瓜子”和“口袋子”综合判定是否是贫困户,识别出的贫困户受到社会、邻里的充分认同。

精准二:因村制宜,缺啥补啥

认真落实项目安排精准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编制完成820个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同时将扶贫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子规划通盘考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逐村进行编制,通过市级统筹、部门审核,形成脱贫攻坚规划,即:一图、一表、一册,确保规划务实管用、支撑可靠。

精准三:制度管理,不留死角

强化对扶贫资金、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资金有效使用,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陆续出台和修订了《广安市扶贫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办法,做到从项目申报、规划、实施、验收、报账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制度管理,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精准四:因户施策,政策兜底

既精准识别,又量体裁衣、因人因户精准施策。通过分析贫困人口致贫模型,建立完善广安“五个一批”工作计划,2014年底剩余23万贫困人口,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和灾后重建分别为12.91万人、 3.42万人、3.54万人、9.44万人和 360人。

精准五:因村派人,结对帮扶

坚持因村派人精准,不断强化驻村工作和结亲结对活动工作力度,实现村、户帮扶全覆盖,实现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组就不撤出、派驻人员不减少、结对帮扶不脱钩。据了解,广安自开展结亲结对帮扶活动以来,全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572个县级单位、10.7万名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助改建农户住房8932户,新(改)建山坪塘、蓄水池198口,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

精准六:痕迹管理,三方评估

实现精细化过程管理,探索脱贫攻坚痕迹管理模式。以扶贫手册、二维码、痕迹管理记录簿、精准扶贫APP为核心内容,深度链接“互联网+”,利用大数据实现扶贫精准、动态管理,形成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痕迹管理体系,实现了帮扶措施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

此外,为保证脱贫成效客观公正,广安开展政府聘请“第三方”评估工作,实时评估和监测贫困户稳定增收情况、贫困户住房和子女接受教育等“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破解“数字脱贫”、“假脱贫”难题。

精准七:压实责任,落实到人

全市上下分别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研究、带头联系、带头调研、带头督导脱贫攻坚,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抓扶贫的生动局面。同时采取“挂图作战、倒列清单”等办法,将全市2016年3个县“摘帽”、145个贫困村退出和50001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到村,把减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把压力传导到末梢,把责任压紧压实到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