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大马力助残扶残 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19.05.2014  11:07

 

5月13日,广安区地税局的党员志愿者向张小惠赠送拐杖,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尊重。

 

现在党的政策好,不但有低保,逢年过节残联、民政还来慰问我,为我创业就业出谋划策。今天你们志愿者又来帮助我,让我感到很温暖。”5月13日,广安市广安区浓洄办事处柑子园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张小惠,接过区地税局党员志愿者送来的拐杖和慰问物资激动不已。“现在我与丈夫一起在社区摆一个摊摊,靠卖烟和擦鞋为生,女儿已经读大学了,享受国家的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生活基本过得去。

 

这是广安区助残扶残让残疾人幸福指数提升的一个缩影。

 

量体裁衣”惠及2.6万残疾人

 

前不久,广安区大龙乡胜利村的残疾人刘某因为肢体残疾,进出门不方便,很想政府为他进行无障碍改造。大龙乡民政所获悉后,决定提供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赓即与区残联取得联系,迅速实施无障碍改造,让刘某出门变得方便。

 

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是广安区残联的中心工作、重头戏。广安区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早行动,发动全区36个乡镇和613个村 (居)600多名残疾人工作者,进村入户细摸底、量体裁衣定方案、多方协调抓落实、准确无误详录入、及时督查重质量。全区2.6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量服”服务,人均享受服务项次8项。在2013年广安市残联召开的残疾人工作推进会上,广安区的“量服”工作的计划覆盖率、落实覆盖率、人均服务项次等优势明显,得到市残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民生工程改观残疾人生活状况

 

以前,广安区化龙乡残疾人李某因为没有技术一直处于贫困的边缘,去年自己及家人通过参加创业就业培训,学会了养兔子技术,目前饲养的兔子已经让他有了3000多元收入,生活得以改观。

 

2013年,广安区共有让万余名残疾人受益的7项省定民生工程要实施,任务重压力大。为了将涉残的七项省级民生工程超进度高质量完成,该区各级各部门想办法、添措施、倒排工期加压驱动,采取区乡联动、责任到人、严把关口等举措,使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受益残疾人历年来人数为最多。

 

通过民生工程实施,5136名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500名农村残疾人脱贫;35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9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得到救助;209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获得居家托养补贴14.63万元。有需求的90户残疾人家庭实现无障碍改造;4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适配亟需的基本辅助器具。

 

精神扶持提升残疾人生活信心

 

广安区北辰办事处万金山社区残疾人较多,需要帮扶的也多。残联动员社区依托文明城市创建共建单位开展“走基层、惠民生、关爱贫困残疾人”活动,组织社区干部、共建单位党员、社会志愿者采取对残疾人一对一帮扶,注重物资帮扶与精神扶持并举,使辖区残疾人均重拾起生活信心。

 

该区将1687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了扶贫开发帮扶对象,让5605名城镇残疾人享受到了城镇低保;6188名农村残疾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纳入低保五保;对极重度、重度残疾人的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档的保费(100元)由政府交纳;医疗救助优先救助,年救助金额最高50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新农合、新农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覆盖率均达100%。

 

充分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和“全国助残日”等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助残日期间,组织伤残军人开展了“助残日”感恩作奉献活动,组成志愿服务队到浓洄敬老院,与孤寡老人们交心谈心,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组织盲人按摩师为广大市民免费按摩;肢残协会组织部分残疾人到重庆统景参观学习,并与当地肢残协会交流先进工作经验。

 

据广安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昌杰介绍,结合转作风惠民生,该区今年将投入近千万元实施8项民生工程助残扶残,让13035名残疾人受益。具体为:为5005名城乡残疾人实施居家灵活就业;为196名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84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扶持86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救助28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9名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帮助40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型辅助器具;资助6445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四川农村日报   汪良慧 罗琼雷力 吴铮 李小菊 吕媛丽 邹荣菊 何港 罗金成 廖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