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精准帮扶城镇困难群众
“都是因为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这个老太婆住上了好房子。”4月19日,居住在广安城区龙门洞街298号的廖伦香老人对记者说。
廖伦香因年老无收入,没有能力买房,一直以来居无定所,广安区民政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为廖伦香在公租房小区找到一套住房。“现在住宿有了保障,一年房租不到1000元。”说起现在的住房,廖伦香喜笑颜开。
廖伦香的经历,只是广安区大力实施城镇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广安区按照“瞄准特困对象、聚焦兜底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全员结亲结对、开展精准扶贫、实现同步小康”的思路,为城镇贫困户量身定策,靶向施策,全力打好城镇精准扶贫大会战。
精准识别:1354人纳入帮扶范围
据广安区民政局局长刘刚介绍,在广安区,城镇贫困人口一共有780户1354人。这个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为了推进精准识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在精准识别城镇贫困户的时候,坚决按照‘摸清底子对象准’的标准来执行,不漏帮一户困难群众。”刘刚告诉记者。
“在贫困群众精准识别工作中,我们将全区享受低保的群众都纳入贫困户精准识别的范围。”刘刚向记者介绍,对于纳入范围的群众,相关部门再严格按照居民本人申请、社区群众代表民主评议、公开公示、街道审核把关、区级审核确定五道程序对相关家庭、人员进行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就纳入城镇困难群众范畴。
“在执行各个程序时,我们还坚持层层把关的原则。比如在社区群众代表民主评议阶段,要求参会人员认真做好会议签到、会议记录、会场纪实等痕迹存档工作,确保评选结果有据可依;将初评结果进行公开公示,进一步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刘刚告诉记者,“这样做能够确保精准识别公平、公正、公开。”
今年51岁的黄禄干,家住柑子园街,三年前检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需长期吃药控制病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被识别为“因病致贫”。“今年1月份,我的病突然发作,住院用了接近6000元。”对黄禄干家来说,近6000元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最后,我自己只拿了1000多元,因为我的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剩下的费用大病医疗救助报销了一些。”黄禄干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
“对于识别出来的城镇困难户,街道、社区和结对帮扶联系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将其按照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无劳动力等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刘刚告诉记者。
此外,广安区还积极开展“一对一”结亲结对帮扶,通过市、区级领导,市、区级部门以及员干部对口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以上干部联系帮扶,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整合低保、五保、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资金,帮助解决特困户吃穿住等生产生活问题;创新社会帮扶工作,建立“爱心扶贫网”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公益活动,通过社会捐赠、义工结对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广安日报记者 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