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统筹城乡发展让城市农村大变样

24.03.2015  11:38

 

朝天沙河镇新村  记者 刘仁 摄

春天悄悄地来临,赏油菜花,吃农家饭渐趋火热。不少城区的市民都会选择去利州区龙潭乡、赤化镇泥窝村等地游玩。这是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4年,我市以“三园一区”为载体,在重点领域创新改革,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意见》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大力实施“五大统筹”,不断深化“五项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园一区”大跨步    夯实统筹城乡发展载体

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范畴和内在要求,深入推进“三园一区”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广元根据地形因势利导,以“三园一区”建设为载体,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内生增长为主转变。

2014年,全市新建中小企业园8个,新增开发面积9.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96.88平方公里。全市入园规模以上企业达374户,新增22户,工业集中度达到72%,吸纳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

2014年,全市继续实施农业“3+5”发展战略,新建成以山葵、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产业基地19万亩。全市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71个,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00余万亩,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0个、聚居点70个。成功创建新增农民专合组织10个,“两个带动”主体直接吸纳农民就业4.31万人,带动农户约54.1万户,占总农户数77.95%。

去年,全市新建成文化旅游园区7个。平乐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15个。全市文化旅游园区接待人数2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拉动全市GDP增长8.3个百分点,带动就业20余万人。

2014年,全市城乡新型社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全市新建成城乡新型社区16个,累计达643个,覆盖面积168平方公里、辐射居民96万人。

 

重点领域创新改革      激发统筹城乡发展新活力

 

统筹城乡发展,重心在农村,核心是人。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不仅要拥有工作、户籍,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工作、户籍等背后和城里人一样的福利待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不可少。

今年45岁的龙潭乡界牌社区居民魏文斌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是新农合,每年报账封顶是20万元,现在跟城里人一样,30万封顶,而且门诊和住院报账比例也大大提高。现在,我跟城里人一样的。

2014年,我市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利州区围绕“一个核心、四项配套、五大权利”的户改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一元化的户籍制度改革。

同时,全面推广“十大救助制度”,实现救助从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合并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居民保险丧葬费补助制度。统一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政策。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去年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亮点

 

2014年,我市创新推进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林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颁证全面完成。33个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市级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首家全省联网的县级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在剑阁县正式启用。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忘了“升级”农村。 

2014年,我市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的“1+3”新型经营体系。全市新培育各类专业大户710户、示范家庭农场115家、农民合作社210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3家。同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出台了新一轮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对被征地农户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提高了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城乡融合发展      缩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今年2月13日,广元市首家改制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苍溪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苍溪农商银行是经银监会批准,由苍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来。

为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力量,去年市政府与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损失补偿。

2014年,我市基本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代理网点5000多个,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再获突破,利州区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融资30万元。

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城乡融合。2014年,我市大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启动,中心城区21个片区的维护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完成700个生态小康新村规划编制。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保障城乡居民出行、生活、生产离不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2014年,全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11312套、农村危旧房改造13522户。新解决安全饮水问题13万人。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专业市场20个,生活用品配送中心2个。新建各类供销基层服务网点800个。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建设了1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城乡统筹发展,科教文卫的软实力不能放松。2014年,我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尤其是向村小倾斜,分层次补充教师到农村学校。推进乡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乡村医生签约率达95%,新农合覆盖率99.8%。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有序免费开放。新增90个通电话自然村,新增140个通宽带行政村。新解决了1755个自然村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惠及山区群众19万人,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记者  雷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