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拉开新一轮农村改革大幕

14.01.2015  21:21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改革,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广元市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2014年,开展了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在广元大地,新一轮农村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核心:分离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并置。

 

改革路径:确权赋权→流转活权。

 

确权定权。广元市作为全省3个省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市,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先期试点市。2014年8月,全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一是整市推进。全省共55个试点县,6个整市推进市,我市纳入整市推进市,7个县(区)全部纳入省级试点县。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完成239个乡镇、2440个村、16879个组、694382户农户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登记面积达462万亩,解决了二轮土地承包存在的权属不清、面积不实、四至不详、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承包权益。二是七权同确。在利州区和朝天区试点,同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集体资产所有权“七权同确”,实现农村产权应确尽确。创新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并置,分三权颁三证成为全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大创造。三是严控质量。组建质量监管专家组,依托专家管控质量;实行“一审两检两验”质量管控制度,依托制度管控质量;争取外出务工农户书面委托、传真委托或电话记录等方式确保告知到位,采取张贴公示和会议公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公示到位。四是影响广泛。我市农村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认可。我市多次在全省确权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钟勉常务副省长、曲木史哈副省长在《我市关于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北京市、广东省等2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到广元市考察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流转活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方式,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程序,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一是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县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村设信息员,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县、乡、村信息共享,网络互通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在全市探索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模式,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18万亩。其中,转包46.87万亩,出租53.66万亩,互换0.8万亩,转让0.38万亩,土地托管12.65万亩,股份合作2.7万亩,招标承包和使用权拍卖0.94万亩。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设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设立土地流转周转金,调动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性。创新利益连结机制,保障农民收入随着产业增效和企业赢利而增加。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维护了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四是创新土地流转手段。依托园区建设聚集流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整合流转各类土地。依托业主带动流转,全市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科技人员等农业市场主体流转经营土地。依托条件改善推动流转,通过整合土地整理、以工代赈等各类项目资金,改善交通、水利条件,提高土地质量,为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创造了条件。依托就业转变促进流转,通过提供劳务服务平台、务工信息引导、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建设和就地务工增收等,增强农民离土就业能力。五是调处土地流转纠纷。建立了7个县区仲裁委员会、236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拥有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仲裁员177人,初步形成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把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工作格局。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纠纷。全市共调解处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纠纷11073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农村其他产权的入市、抵质押、担保融资也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    

 

二、改革农业经营制度

 

改革核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广元路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形成“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壮大户、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的主体培育机制。一是扶持兼业农民成为专业农民、一般农户成为种养大户、城镇居民下乡务农成为专业大户。二是支持家庭承包经营者、专业大户及业主扩大规模建设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工商登记注册,办理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三是鼓励家庭农场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农民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优势互补壮大发展。四是支持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以订单生产方式紧密联接,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互相参股,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截止2014年底,全市有专业大户2.78万户,工商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45家,工商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919家,市级及以上示范社98家(国家级17家、省级示范社40家),农业企业297家。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整合乡镇农技、农机职能,建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236个,加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落实农技机构和人员,共核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事业编制708名,人员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定点联系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和科技示范户等,与科技示范户签定技术指导合同,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服务。引进10多所大学院所,建立农业科研所8个,建实习基地12个,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聘请国家、省级农业专家10多名,建农业科技大院15个,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50个,推广新技术40项。建农机合作社22家,促进我市农机化作业水平。三是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一站服务 ”的运行方式,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21个,实现农村生产资料、农机劳务、农技信息、日用商品、农残检测等综合服务。

 

强化农村改革支撑。一是出台改革意见,强化政策支撑。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建设的通知》、《广元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意见》,为全市农业农村改革体系作出了总体设计。二是进行专项补助,强化财政支撑。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5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用于扶持20个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示范家庭农场、2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分别按照每个10万元、5万元、5万元的标准对评选出的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进行奖补。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农民培训规范化建设,建立了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形成了以“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创新了分类培训、示范培训、下乡培训、菜单培训等培训方式,提升了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870人。(据四川省农业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