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区:扶贫“组合拳” 拓宽小康路

23.07.2014  18:20

广元市利州区是革命老区、盆周山区、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该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6%,但仍有贫困人口20520人,贫困发生率12.4%。贫困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

 

如何走出“年年扶,年年贫”的尴尬,将“大水漫灌”变为“精确滴灌”?7月18日,笔者就此深入利州区采访。

 

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好扶持谁、怎样扶、谁去扶的问题。”区委书记赵文峤说,利州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域规划、梯次推进小康建设的同时,着眼“补齐”全面小康建设中的贫困“短板”,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个性帮扶、特惠支持、增收是本、长效为要”的具体思路,创新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积极构建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和资金支撑体系,做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农村低保兜底,确保贫困人口收入年增长30%左右,到2016年达到6000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1 精确识别 一户不漏扶“真贫

 

如何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帮扶呢?该区区委书记赵文峤认为,精准扶贫机制目的就是实现“精确滴灌”,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真正锁定扶贫对象。

 

你看嘛,这张表上面的贫困户都是村民大会选出来的,公示期内监督电话都留着的,谁该得到帮扶群众说了算。”在利州区龙潭乡春风村村委会公示栏前,村支书张洪枢指着贫困户初选名单告诉笔者。

 

像这样由村民自己当“裁判员”确定贫困户,只是该区在精准识别贫困户过程中的一个剪影。

 

2014年2月,为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有关精神,利州区探索制定《关于建立个性化扶贫机制加快农村脱贫步伐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随即全面开展贫困人口精确识别工作。首先是严格识别标准。该区根据各乡镇农业人口数量、群众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支出、健康状况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比较、统筹分析、综合评定。其次,严格识别程序。该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按照“组内初评、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区上备案”程序,严格筛选建卡贫困户。比如,宝轮镇宋家村通过9次小组会议,3次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比较、酝酿,公示无异议后,共筛选出45户建卡贫困户。

 

对于筛选出来的贫困户,该区严格对象管理,区、乡镇、村逐级建立建卡贫困户台账,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完善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如今,全区精准扶贫对象的家门上,都贴有一张“爱心明白卡”,上面注明了户主、产业帮扶内容、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等。截至目前,该区通过“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的办法,摸清家底,共识别出贫困户5838户20520人,为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

 

2 创新载体 干部入户“”扶贫

 

多亏赵书记的帮扶,家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提到如今的生活,利州区宝轮苏家村贫困户苏连富乐了。他告诉笔者,区委书记赵文峤帮扶自己的计划是:养500只土鸡,栽2亩核桃树,3年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目前,他已经养了200只土鸡,今年的收入就能超过1万元。

 

苏连富家的变化仅是利州区结合扶贫开发实际,创造性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的一个缩影。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包带”活动已成为落实个性化、精准扶贫机制的生动载体。

 

包带”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区、乡两级3000多名机关干部全员动员,包带“建卡贫困户、经济发展重点户、和谐稳定重点户”三类对象1万户左右。

 

现在,包带干部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就写在门上这个牌牌上的,帮助啥内容和达到的目标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事找他们准行。”在利州区苏家村等贫困村走访一趟,笔者发现,建卡贫困户们都对挂在自家门楣上的“爱心明白卡”信任有加。

 

这种信任源于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脱贫致富成效。”该区分管农业的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殷扶炯告诉笔者,如宝轮镇苏家村何玉刚在区委办公室干部的包带下,养鸡2000只、牛5头、猪8头,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增收;龙潭乡春风村贫困户杨永坤在区政府办公室干部的包带下,已养鸡60只,发展露地辣椒1亩多,栽种核桃树120株,全家从“揭不开锅”的愁苦变为致富信心大增;区委政法委包带干部在帮扶荣山镇峰岩村贫困户过程中,多次利用熟人、商场、超市、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联系市场,销售魔芋8000余斤,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脱贫增收奔小康”目标,利州区坚持一包三年、梯次推进,做到对象不脱贫,责任不脱钩。目前,在包带干部的协调奔走下,全区531户残疾人建卡贫困户解决了生活困难。80个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种植业全面铺开,已实施核桃管护5960亩、种植蔬菜2100亩、药材300亩、魔芋1200亩、藕300亩、食用菌130万袋;养殖业稳步发展,共养猪3600头、羊2550只、牛320头、鸡90000只;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已改造危房590户,村组道路维修48公里、新修12公里、硬化30公里;新建沼气池179口、人畜饮水池51口、铺设管道5160米。预计今年得到帮扶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将增加2000元以上。通过三年的扶持,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以上。

 

3 精准发力 多管齐下斩“穷根

 

在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后,我们确立了个性化扶贫思路,即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发展需求,根据致贫根源,实行‘对症下药’”该区区长刘襄渝说,通过精准帮扶规划、精准帮扶内容,精准帮扶力量等措施,利州区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龙潭乡曙光村一组建卡贫困户张子奎全家的经济来源除开3亩地,就是靠他在城里一家摩托车店打工,生活十分困难。今年5月,他把想开个摩托车乡村维修点的愿望告诉给区上的“包带”干部后,“包带”干部帮他制订了开办摩托车乡村维修点和发展两亩露地蔬菜的致富规划。目前,他的两项规划正在实施,每月毛收入加起来能达到800元。预计2016年,他家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以上,摘掉贫困户“帽子”已不成问题。

 

像这样,在精准规划中,利州区围绕 “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通过“群众自己提、干部帮助想”等方式,梳理出贫困户发展致富的可行措施,让扶贫规划更接“地气”。同时,该区结合项目扶持,精心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致富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特别是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长短结合的增收主导产业,为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奠定基础。例如,规划中,每户贫困户至少落实一项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经商办企业等产业增收项目,引导贫困户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土鸡、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并形成规模(其中土鸡每户200只以上),产业发展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滚动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目前,全区已有4100余建卡贫困户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在精准规划下,利州区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帮扶部门。例如,针对交通设施落后的宝轮镇左家村,就优先安排区交通局作为帮扶部门。对土地条件较好的龙潭乡曙光村,就安排区农业局作为帮扶部门,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同时,该区帮扶内容也精准到户。一是对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了特殊政策,对无劳动力的残疾人,残联、民政局共商解决脱贫致富的办法;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能纳入五保户的就纳入五保户,能纳入低保的就纳入低保。二是一户一策,由“大水漫灌”变为了“精准滴灌”。期间,该区以贫困户需求为向导,通过 “田间培训”、“院坝培训”等方式,累计开展现场培训30余次,受益人数1000余人。

 

再好的扶贫规划,离开资金帮扶就会举步维艰。”利州区区委书记赵文峤说,区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方撬动扶贫资金,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是科学整合涉农专项资金,拿出当年本级财政资金600万元,作为特惠产业扶持资金,按每户3000元标准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以及其他急需事宜。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政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例如,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实行全额贴息,且贴息期限与产业见效周期同步。三是倾斜行业投入,统筹各行业部门资金用于扶贫攻坚,将涉农专项资金的30%,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部分的30%,直接投向贫困村、贫困户,优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四是集聚社会投入,积极搭建各方参与扶贫攻坚的有效平台,引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在贫困户中见效。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户均3000元的特惠资金,极大地配套带动了部门和农户的投入,工作开展半年以来,该区部门累计投入资金就达2000万元,农户自主投入达到300余万元。(四川农村日报 张玉洁 郭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