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都十大民生工程暖民心

12.01.2014  21:16

 

——成都市二零一三年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圆满收官

  写在岁末的话,总是多了一份温情。

  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这一年的终点。成都,这座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又在这一年里,多了太多的改变。

  让视线聚焦蓉城,聚焦在这座城里的人。3岁的林馨怡在家附近新开的幼儿园里开始了学习,18岁的低保边缘家庭学子张嘉获得了助学金踏上了求学路,33岁的下岗工人冯强因为再就业培训再次获得了就业机会,76岁的老人李国志住进了社区里的“微型养老院”……

  在这座城市里,民生无小事。

  在成都民生工程走过的26个年头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今年成都市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12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195.4亿元,同比增加18.4亿元,增长幅度为10.4%,创下历史新高。

  从覆盖领域上看,今年成都市民生工程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均呈现同步扩大的势头,2013年项目总数同比增加6%,其中新增项目有61个,涉及北城改造、城乡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此外,今年民生工程更加注重提高建设标准,163个项目中标准提高的项目有70个。

  投入资金、覆盖领域、建设标准三条曲线的同步攀升,展现了成都市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折射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保民生的坚定选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民生幸福是成都的执政追求。

  这个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总是频频光顾蓉城,然而,在我们心里,比冬日暖阳更温暖的是成都人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们期待,这份叫做幸福的笑容会一直延续,我们期待,明年此时,收获更多。

  司法行政篇

  完成情况

  新建县级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2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30个。

  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216件,累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5662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31%。

  截至11月底,全市建成规范化法律服务工作室1258个,超额完成25.8%。

  民生故事

  10月8日,新都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大厅里,一下涌进了39名工人。“突然就把我们解散了,生活没了依靠,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工人代表谢勇说,大家都是新都区某木业有限公司工人,今年9月底,公司宣布停产倒闭,但大家不仅没有得到补偿,连9月份的工资都没拿到。

  确认情况属实之后,该中心随即启动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当天,工作人员鲁小莉便向新都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10月9日,新都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便正式受理该案。

  10月10日,鲁小莉先后前往新都区房管局、国土局及该木业有限公司所在区域管委会进行查询。10月11日,鲁小莉就将该木业公司负责人和谢勇等39名工人召集在一起,在调解现场,鲁小莉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法、理、情对企业负责人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思想疏导。一天下来,谢勇等39位民工终于同该公司达成和解:双方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该木业公司当天通过银行转账付清所有民工9月份被拖欠工资共计50余万元,事后付清经济补偿金18.6万元。

  细细数着手中的工钱,民工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次要回的两万块钱是我们全家人的命根子钱,感谢法律援助让我和工友们没做出过激的事,法律援助真给力!”谢勇笑着说。

  亮点工程

  今年,成都市司法局在扩大法律援助受众面的基础上,创新了法律援助双延伸的服务模式,即改变传统的“坐堂服务”模式,通过构建三大服务网络、潜在受援人信息库、三大救助衔接机制,实现“服务触角延伸到家、援助解困延伸到底”的新模式。

  为了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形成覆盖全域的四级工作网络,实现法律援助“村村通”。此外,还建立潜在受援人信息库,将援助功能拓展到预警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成都还创新了三大救助衔接机制,将单一服务升级为系统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法律援助“诉讼代理与执行帮助衔接机制”。

  除了法律援助双延伸,今年,成都市司法局还承担了“新建大型法治文化设施11个”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到11月初,所有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个设施建设投资均在50万元以上,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成为成都城乡居民在生活休闲中感受法治力量的新去处。

  五城区和高新区的法治文化基础设施以法治文化广场形式建设,其他5个区县形式各不相同,法治文化设施的建成,实现了灌输式法制宣传向法治文化培育转变。今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举办了法治文化设施示范点摄影展,集中展示了相关建设成果,将这些摄影作品汇编成《民生·法治——2013年成都市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示范点掠影》一书,提高了成都法治文化设施民生工程的影响力。

  计生篇

  完成情况

  2013年,全市确定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为25.0576万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41亿元。

  特别扶助对象为1.5197万人,发放特别扶助金0.6亿元。

  截至11月,全市计划怀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2.19%,超额完成业务目标。

  亮点扫描“失独”家庭关爱行动

  为探索有效解决“失独”家庭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体系,今年8月,成都在龙泉驿区、金堂县、大邑县等3个区县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关爱行动试点工作。

  通过探索,三个区县已经初步显现出有效的工作机制。以金堂为例,试点开始后,金堂县深入全县322户计生特殊家庭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和实际困难需求,建立完善计生特殊家庭的相关档案资料。并通过组建爱心服务团队开展爱心服务活动。此外,还在淮口镇“生命绿岛·幸福驿站”建立“心灵小筑”中心,打造计生特殊家庭心理援助基地。

  三个试点区县,分别通过定期深入摸底调查,定期走访慰问,为计生特殊家庭实施了养老、安居、再生育等各类帮扶,让失独家庭“失独”不“失爱”。其中,龙泉驿区还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平台,对于计生特殊家庭予以综合管理和帮助。

  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在失独家庭的关爱上探索构建长效机制,力争让这一计生工作中的难点课题,在成都得到破解。

  惠民工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今年6月,成都市人口计生委和市计划生育指导所专家分4个组,对全市各区(市)县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专项督查,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设备仪器、检查经费等达千万元以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