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2022年度“三育人”优秀教职工获得者风采

28.04.2022  00:31

编者按: 壮丽七十年春风化雨润花蕊,奋进新时代潜心育人谱新篇。多年来,我校各级组织和全体教职工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广大教职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集体和感人事迹。在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为迎接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热情,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日,学校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业绩的“三育人”优秀教职工等进行了评选。

新闻中心将“三育人”优秀教职工突出事迹予以报道。望全校教职工以他们为榜样,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立梅(右)指导学生

艾立梅,国防科技学院教师。

艾立梅16年来一心扑在思政教育一线,把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国防科技人才目标实现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提升,学院连续两届参加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获评“最佳征文”,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节目展播;累计向国防军工单位输送12届共计636名毕业生,共计653人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连续5届学生保送清华北大;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2%以上,研究生报考率超55%,考研率达到32%,考研录取率为70.7%。近年来国防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先后获得“青年文明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注重发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特长,积极指导本科生参与科学理论研究,指导学生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和二等奖、全国兵棋推演大赛省级以上奖励4次。作为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持续创新“核筑强国梦,党旗来领航”品牌,所带学生支部党员考研率达100% ,四级通过率100%,平均学分绩点3.65,涌现出获彭士禄核动力青年人才奖、具有黄金人之称的反应堆女操纵员等一批青年学生党员代表,所在基层党支部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陈文胜给学生上课

陈文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文胜十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坚守教育初心、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演绎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真谛。在教学上,躬耕教学一线,硕果累累。他不仅潜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实现建构知识、提升知识,启迪智慧,滋润心田;他还甘为人梯和铺路石,先后指导多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省和全国各种竞赛并获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他坚持言传身教,播火传薪,铸魂育人,做有立场、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热血育新人,十多年来,他坚持与大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关爱学生,资助过的困难学生达二十余名。经过他的培养,学生不仅“亲其师、信其道”,而且已有百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多人获得优秀毕业生和优秀论文。在科研育人上,立足专业,坚持知行合一。他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先后发表数百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项目多项,成果获得业内高度评价。所撰写的调研报告被中组部作为内参,荣获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荣誉。倾心耕耘思政园,以爱从教伴花开,陈文胜老师以执着的追求诠释着以生为本,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韩苑馨(右)和同事交流工作

韩苑馨,后勤集团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工作者。

韩苑馨自担任后勤集团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服务管理一线以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实干”的服务理念,寓育人于服务之中,为践行“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部门管理骨干,善于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注重营造学生公寓环境育人氛围。在学生公寓西1-西6楼打造楼群历史文化墙,延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东苑1-12号楼连廊制作“党史100周年”主题教育画幅,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为全体住宿学生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在新生住宿楼栋打造学生公寓专属楼梯楼道文化,切实加强学校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学生寝室文明建设工作;与共建支部在学校班车上呈现“党史经典故事”,与师生乘客进一步感知、理解、传承红色文化;在公寓西7-9外围栏打造“青春心向党,献礼一百年”党史教育文化墙,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基层党建文化内涵,营造出了有温度有实感的“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服务管理中,始终深入楼栋一线,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工作首要位置,与公寓员工彼此之间交叉兼职、相互补位,形成了团结、互助、融洽的良好工作氛围;倾听住宿学生心声、回应住宿学生关切,为同学们办实事,用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用真诚的爱心和耐心成为温暖的公寓人。

何雪峰给学生上课

何雪峰,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何雪峰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7年。为人谦和,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热爱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精品课程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出版教材2部,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获中国MBA联盟优秀指导教师、全国GMC优秀导师、学校首届青年教育教学之星、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校大学生科技文体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从事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研究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CPCI-S收录3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绵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团队多名学生保送研究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管理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2项。2021年指导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围全国年会展示项目,为经济管理学院在该赛事上的首次突破。

胡寓东(右)给学生上课

胡寓东,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

胡寓东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育人意识,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受到师生好评。担任校教育部高水平足球队主教练,亚足联C级教练员,足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校园足球教学与技能大赛,获“竞训组”全国三等奖;获四川省教育厅评选的高校优秀教练员3次,绵阳市教体局评选的优秀教练员5次;2017年11月受教育部委派前往哥斯达黎加支教一年,圆满完成任务回国,期间在甲级联赛球队圣卡洛斯队跟队训练半个赛季,参加甲级联赛预备队联赛,专业水平受到肯定。

潜心教学,用好“课堂育人”阵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他指导250余人次考取各级各类裁判员、教练员证书;2021年获评院优秀班主任。坚持“训练育人”,十数年如一日指导校足球队训练和比赛,带领球队获3个省级比赛冠军,多次获省级比赛前三名。近三年,队员1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就业率100%。在校组织开展学校各项足球赛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赖举(左三)参加科技博览会

赖举 ,男,后勤与产业管理处教师。他在从事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人师表,勤政廉洁,秉公办事,主动将管理工作和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工作中。主动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成长,热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以高尚的情操、勤勉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感染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管理业绩赢得师生普遍好评。善于研究和把握教育规律,勤勉尽责,忠于职守,在学校建设、管理、服务、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成果转化工作中做好育人工作。参与建立  “西南科技大学遂宁工业技术转移中心”,在遂宁市17家企业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学专家工作站,指导团队教师学生为当地企业服务,通过工作站培养学生200余人,形成了服务社会的“遂宁模式”。参与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对教师及同学们在成果转化方面给予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加强对科研助理的指导,培养学生成果转化意识及工作能力。二是做好学校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项目收集工作,编撰学校科技成果汇编,组织教师及同学参加各类科研成果路演及推介会。三是为同学们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政策咨询、讲解、指导,指导同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及苗子工程醒目申报、中期检查及验收工作。指导学生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并带队在2020年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技术融合专题赛中获优秀奖。

李斌,数理学院教师。

李斌扎根教育教学和创新班人才培养第一线十余载,在教育教学方面,身先士卒,勇挑教学重任,10年来主动承担过12门专业课的教学,同时承担了校企合作基地、新专业申报、实验室建设等大量工作;在创新班人才培养方面,放弃寒暑假和周末,潜心育人,坚持入班不设门槛,为全校学生提供第二专业的机会;坚持工程育人,瞄准各类学科竞赛,通过赛事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绩点、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制定出合适的培养方式。他带领光创班的同学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年年在全校创新班评比考核中获得优秀。他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人生轨迹,如2015级体育学科部的邱家刚和2015级土建学院的李攀,没有专业基础,在光创班平台下,凭借自身努力,竟然拿到了蓝桥杯省级嵌入式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又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取了首都体育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他培养的学生就业质量屡破新高,还没毕业就被各家企业提早预定,纷纷就职于日本索尼、海康威视、中兴通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22年更有人拿到年薪38万。他曾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川省光电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芳,材料与化学学院教师。

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作风正派,遵守师德师风,2021年度学院师德考核优秀、年度考核学校优秀,2022年荣获涪城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所申报课程被确立为新华思政全国高校优秀课程思政示范案例;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成员,《材料科学基础》被确立为校级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课程评估优秀;所在教学团队被确立为校级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参与省级、校级教改项目近10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202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关心爱护学生,近 5 年来,累计指导 34 名本科生,协助指导 1 名研究生,担任 2 个班级的班主任,被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认真从事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2022年获安徽省揭榜挂帅项目子项目,立项经费35万;共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其中自然指数期刊论文2篇;获专利授权8项。

廖天虎给本科生进行补习讲课

廖天虎,法学院教师。

廖天虎作为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认真钻研业务,在教学上,探索出了有特色的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与专业能力,打造了“生态课堂”,使学生的考研成绩和司法考试成绩提升显著,深受学生喜爱,该成果获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该同志获西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一等奖和“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奖项。在科研上,该同志长期潜心热爱科学研究,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C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或收录;负责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因成果突出,该同志获得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称号、入选省委政法委首批四川省法学法律专家智库专家和绵阳市首届“绵州社科菁英”。在教学管理上,作为法学一级学科点建设负责人,主抓法学研究生招生和教学质量工程,使法学研究生一志愿上线率和学位授予率长期名列全校前茅。

孙红娟(左二)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孙红娟,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

孙红娟从教20年,把最美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把最深情愫寄托给学生。她勤勉学广,砥砺前行,用精深学术造诣和高尚品德铸就“三育人”典范。她将精力和学识热情奉献于育人事业中,先后为多个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专业基础和学位课。在课堂教学、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基本功底和综合能力培养,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主编讲义和参编出版教材3部。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余人。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教师、优秀硕士导师(8次)、校十佳岗位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先后完成企业合作项目25项,并于2020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5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等多个专业委会和省级协会担任委员、理事或副理事长;国家和省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专家或副主编;2014年获美国SME协会“青年科学家”称号。

王欢给学生开班会

王欢,应用技术学院教师。

王欢敬业、修行、博学、善思、成己、达人。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待教学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言传身教,对待学生充满爱心,严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深受学生喜爱,2021年获学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奖”。用心做事,用爱育人。她用自己的师德品行和学识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及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都亲切的称呼她为“王妈妈”。用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督导工作,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反应问题。自担任教学督导工作起,每年听课40人次左右,认真听课和记录,听取学生意见,和老师及时反馈沟通,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吴小玉(左)

吴小玉,图书馆馆员。

吴小玉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负责人,以读者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理念,积极策划全年阅读推广活动方案,制定了“柳林之声”“涪水之律”“九洲之音”“龙山之律”书香四季读书计划,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助推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全年主编馆刊《悦读》4-5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30余次,专题推广好书荐读40余期,受益读者覆盖全校3万学生。助力学校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优秀单位”称号、绵阳市图情学会“先进单位”、绵阳市“书香社区”科技城阅读新空间等表彰。

她以“德育实践”为主要任务,以“终身学习”为培养目标,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教育服务、学习平台、生存空间,组织实施以“学习+技能”“爱心+服务”“兴趣+成长”为特色的三大实践育人举措。通过“亲子课堂”、创业集市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在“学习+技能”中培养学生职业情操;通过“书香送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邀请学生友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在“爱心+服务”中激发学生责任担当;通过图书馆学生社团、文艺学院青志团、西南科大美丽中国支教团队等学生社团,组织经典读书活动,启发学生在“兴趣+成长”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明德修身。

武慧与学生排演作品

武慧 ,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

武慧坚持教学一线二十余年,执着歌唱事业,热爱教学。在工作上踏实肯干,善于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系统学习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严谨规范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个性,教学手段大胆创新,善于挖掘学生歌唱潜力,体现完整舞台表演。近年来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声乐、川渝高校声乐展演、四川省大学生声乐等比赛获几十奖次、指导数十名考取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三名学生进入拔尖人才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了科研项目《用DV笔记的方式对民族音乐进行保护研究-以白马民歌为例》、《新媒体语境下藏羌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分别在全国歌手大奖赛青海赛区、首届西部歌手大赛、中国敦煌民族声乐大赛西南赛区优秀奖获奖,在第九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第二届川渝高校钢琴声乐展演、中新国际声乐比赛四川赛区、全国艺术人才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获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西南科技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多次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发表科研论文23篇,其中《浅谈声乐基础教学》、《论白马藏族民歌演唱技巧中的“颤”、“擞”》获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教师组优秀论文,主持科研项目12项。联系华为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与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共建华为云学院、NFT等项目再策划中。编创并参演全国高校大学生快闪、绵阳市火车站送新兵仪式快闪活动。担任西南科技大学雅歌女子合唱团、老年合唱团指挥,参加抗疫线上千人云合唱大型活动、绵阳、江油新年音乐会、西南科技大学新年音乐会等演出上百场次。

严成指导学生做实验

严成,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严成从教30余载,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教学成果显著。在课堂上凭借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曾多次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奖。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本科学生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本科学生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重要核心2篇,一般核心3篇,成功申请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项。指导学生多次参加“挑战杯”等各类竞赛,获得过省级金奖一项,银奖三项,并获得“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教师”“优秀园丁”奖。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坚持立人树德的理念,以德为先,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耕读教育”的号召,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本科教学任务以外,积极鼓励和带领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去从事一系列实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构建出一份力。他担任绵阳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向政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措施若干,积极参与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等工作,获得“四川省食品安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阎世梁,工程技术中心教师。

阎世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相结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多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曾获全国金奖、银奖各1项、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1项,2019年度获四川省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连续5年获校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作为我校“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导师,真诚相待每一位学生,坚持以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并开展“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实践活动,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工业自动化、可穿戴设备、环保、体育、教学管理、自制实践教学装置等多个方面相结合,在班级建立了良好的研究与实践氛围。近年来,所培养的创新班学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班级考研及保研人数占比超50%,现有多人在985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与教学成果总结,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完成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主讲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

杨涛(第一排右四)和学生

杨涛,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杨涛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默默无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断强化学习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素质。通过科学研究丰富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系和面向设计的学习方法,力求各知识点的多角度理解和融会贯通,以需求牵引来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用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一丝不苟,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传递给学生,并且淡泊名利,为培养人才甘愿为人梯,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信任关系。积极追踪已毕业学生的动态,为他们提供思想方法上的指导和资源服务,及时解答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激励他们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指导的研究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华龙一号”核电站、京东物流系统、长安汽车国产化、华为小米手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产品研发中成为骨干力量。

张玲玲给学生上课

张玲玲,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师。

张玲玲通过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达成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使命,一刻不敢松懈。任职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不断强化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在成长为“智慧型老师”的路上不断修炼。为了检验教学成效并持续改进,她以参加竞赛的方式“亮剑”,曾先后获得全国奖项2次,省级奖项4次,校级各类竞赛奖项12次,并获得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校“青年教育教学之星”等荣誉称号。在她的感召下,学生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据统计,所带班级第二课堂参与率达82.5%,获国家级项目及奖项29人次,省级25人次,校级15人次。

她带领团队反复研磨,形成了一套基于“MOOC+层次化工程案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带领团队汇编150多个工程案例,并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将《基础工程》课堂打造成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土木人才的有深度更有温度的课堂。为教育倾注全部的知识、能力、智慧和情感,是她毕生的执着追求。

(陈梦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