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返乡车流初现交通困局如何破解

29.12.2014  19:11

  缓堵

  龙泉下穿隧道实行24小时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将首先形成东西向通车;或在巴州大道引入“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管理经验;巴城东向出入城车辆尽量绕道经北环线、大佛寺通行,东门大桥等路桥将形成通车能力。

  还有一个多月将迎来羊年春节,我市的百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将密集回到家乡,与之随同出现的,就是他们自驾回家的返乡车潮。晚报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出现年底返乡车潮,预计春节期间将有上万辆返乡车涌入巴城,目前已经“脆弱”不堪的巴城交通将如何应对?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初现返乡车流

  我市有百万名外出人员,通过勤劳的双手,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外地购买了私家车,驾车回家成为不少返乡人员的选择。自2010年起,众多返乡车辆形成规模,在当年的春节道路交通措施制订中,也充分考虑到返乡车流对巴城交通的影响。如今4年过去了,返乡车流也从当初的5000辆猛升到上万辆,如果应对不好,巴城交通将面临囧地。

  “返乡车流已经提前出现了。”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副大队长陈军明介绍,目前在路面执勤中,交警部门已经发现巴城增加了不少悬挂外地牌照的车辆,交警很容易从中分辨出有相当数量的返乡车。

  昨(28)日上午,记者在巴中北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看到,下高速进入巴城的车辆中,不时看到外省牌照车辆。据高速公路收费员介绍,从一周前开始,外省牌照的车辆明显增多,每天都有十多辆。随后在巴中西高速公路收费站,记者注意到异地牌照的车辆以北京、天津、辽宁、山东等地的居多。一名自己驾车从山东济南回家的司机表示,由于气温下降,北方已经是大雪冰冻天气,不适合露天作业,很多在外从事建筑施工的巴中人提前回家,有车的人大都选择自己开车回家。

  龙泉路口24小时施工 将首先实现东西方向通车

  要缓解巴城当前交通拥堵的局面,最佳办法就是龙泉下穿隧道早日形成通车能力。晚报记者昨日走访施工现场了解到,目前施工方实行24小时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据一名工人介绍,施工的措施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在路口的南(江北大道)北(火车站)方向下挖一条通道,作为此方向的通车道和人行道,然后在通道顶部的东(老江北)西(望王路)方向盖板,又形成该方向的通车道和人行道,但是在施工中有许多难题,目前施工方只能加快进度,对市民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据了解,对于即将到来的年底返乡车流,龙泉路口目前的辅道和便道届时难以满足需要,交警和住建部门正在协商,将首先形成龙泉路口东西方向的通车能力,目前方案的具体内容还在细化之中。

  化解出城通道拥堵 回风将设"潮汐车道"

  对于城区目前车流量最大的回风片区巴州大道,交警部门正在研究措施。陈军明介绍,目前大队相关人员正在成都、重庆等地考察道路交通管理经验,初步设想是在巴州大道引入“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管理经验,即每天早上巴中出城到恩阳方向的车流量众多时,将出城通道增加、缩减入城通道;到了下午从恩阳方向进入巴城车辆增多时,则增加入城车道、缩减出城通道。目前该方案还在细化之中,如果得以实行,这将是我市第一次使用“潮汐车道”这一通常在大城市中才使用的道路管理经验。

  新通行的路桥缓堵 车辆尽量绕道分流

  在龙泉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交警部门建议巴城东玉山、清江、通江、平昌方向车辆,尽量经大佛寺方向进入北环线,随后沿经开区分流,东向入城车辆也尽量经北环线、大佛寺进入巴城。随着元旦后东门大桥、江南二环路南坝至柳津桥段形成通车能力,将极大缓解巴城的拥堵状况。如果充分发挥南坝区域中杨大桥的分流作用,巴城江南区域的交通压力会得到很大缓解。西环线在投入使用后,巴城东到恩阳的所有车辆,可以不穿过巴城而直接经北环线、西环线,预计巴城每日的车流量将下降上万车次,途经回风区域的过境货车将减少数百辆,可极大提升通行能力。

  在即将到来的年终车流中,将众多车辆进行分流,不要大量涌入江南城区,是巴城保持畅通的关键。随着巴城多架桥梁和快速通道形成通车能力,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极大缓解。

  呼吁减少驾车出行 对乱停乱放零容忍

  “在城区交通压力骤然增大的时候,对于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将采取零容忍。”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严德朗介绍,近期已经增派路面巡逻密度,对于在交通干道乱停乱放的交通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罚或拖走车辆,请广大市民理解。

  交警部门也倡导市民尽量减少驾车出行的频率,特别是在城区短距离出行时,尽量选择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