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田野!——2015年四川农村发展综述

20.01.2016  09:57

 

□记者 刘佳
    2015年,我省新一轮农村改革步入关键之年,面对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压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蹄疾步稳,呈现出势头平稳、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随着各项改革试点的展开,曾经寂寥的乡村成为农民兴业、增收的热土。
农村农业改革春风化雨
    2015年5月,根据我省《关于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温江区等30个县(市、区)成为我省首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
    凭借这项政策,邻水县双河脐橙专合社理事长包小东渡过难关——通过专家对其流转的土地、地面附作物以及设施设备进行抵押评估,包小东获得了30万元的融资贷款,及时填补了因扩大种植规模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这笔钱不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更鼓舞了我投身农业的信心。”包小东告诉记者。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后,让过去村里的“沉睡的资产”被唤醒,成为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发展的又一股源泉。
    2015年,广袤的巴蜀农村,被唤醒的财富远不止于此。
    年底前,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村民徐孟从村委会领到了273元钱。钱虽不多,但来源却很“新鲜”,这是团结村500余亩集体柑橘园和2000多平方米的老办公场地等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后的分红。
    2015年,我省在彭山区等10个县(市、区)首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破解农村集体资产“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瓶颈,让集体资产这本沉睡多年的 “糊涂账”,真正变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一大来源。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5年,我省构建起了国家层面部署、省级层面部署、自主改革试点三个层级试点体系,70个县(市、区)、2个科研院所共承担18项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其中国家层面试点5项,省级层面试点13项,覆盖19个市州。
    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各项试点工作也将由变单兵突进变为同步推进,成都、内江市中区等4个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及其他16个县市区也即将启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
    改革唤醒了农村发展的活力,转方式、调结构也让我省农业发展在去年亮点纷呈。
    2015年,我省确权登记工作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据初步统计,全年共完成土地确权颁证75%以上,土地流转率达27.7%,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基础,一项项针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好政策频频问世。
    “新政的出台,让我们规模种粮更有信心了。”去年5月,广汉市全国种粮大户黄明水为我省最新出台的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激动不已,按照该方案,去年我省补给种粮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新资金近14亿元,使针对大户、家庭农场等的补贴增长近16倍。
    同年6月下旬,我省明确将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政策覆盖到全省,自2013年底我省在9县启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以来,6万亩土地已撬动贷款4.2亿元。
    10月,我省又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罗列八项措施,涵盖注册登记、示范创建、金融扶持等多个领域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2015年,我省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我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新房子建起来钱袋子鼓起来
    到2020年我省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和难点,住房条件的优劣好坏,直接关乎农民的幸福感。按计划,到2020年我省要建成3万个幸福美丽新村,并实现农民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不落下一户一人。
    去年7月26日,大凉山深处,普格县特补乡红岩村村民嘎布日聪一家离开了居住多年的瓦板房,搬进了宽敞亮堂,水、电、路三通的彝家新寨。新房是嘎布日聪用政府补贴的2.5万元外加自筹的8万元修建而成。搬进新家后,他还利用精准扶贫资金养起了山羊,种起了烤烟。
    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特困户付圣文的新家也在2015年有了着落,仅缴纳每月30元的租金,这位62岁的老人便能搬进村里新建的农村廉租房,通过定期给在村里的新村聚居点打扫卫生,老人还能多一份收入来源。
    这一年,这两户农民都迎来了幸福美丽的新生活。
    2015年,我省继续以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 “五大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以“四大板块”建设带动“四大片区”脱贫攻坚,藏区新居全面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彝家新寨从大小凉山向全部彝族聚居区推进,巴山新居向秦巴山区6市34个县推进,泸州等3市9县启动实施乌蒙新村建设,据初步统计,2015年我省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123个,累计达9199个。
    新房子建起来了,钱袋子也得鼓起来。
    除了政策引领,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外,2015年,几年一轮回的 “猪周期”进入上升通道,12月全省育肥猪均价17.18元/公斤,同比增长21.24%,猪粮比为5.04比1,为全年猪市划上圆满句号,全省畜牧业实现由减收向增收逆转。
    另外,各地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外,也注重一三产业融合,2015年,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3.1万家,接待游客3.2亿人次,综合经营性收入1008亿元,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贡献82.1元。我省还出台了《关于支持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意见》,首次提出围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省继续紧抓助农增收工作,落实助农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去年年初的全省农村工作会上,增收类区垫底的县官“一把手”再次登台述职。9月,省上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民增收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负责制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对省内176个县(市、区)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农民增收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评选优秀、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管齐下,2015年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有望突破1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