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五年全力攻坚克难,提前一年消灭贫困

14.03.2016  10:26

 

(刘晴、钟思思、蔡霈霜)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的四川省泸州市,“十二五”期间在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面临哪些困难?泸州的扶贫攻坚工作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泸州将如何精准发力、全力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强。

        新华网:刘市长,您好。我们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总量从四川省的第九位上升到第六位,提升了三位,请您先介绍一下目前泸州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刘强: 2015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3.4亿元,增幅是达到11%,增幅在四川省排第二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达到了14%,也在四川省排第二位;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3.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一,投资总量升至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市;财政收入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8亿,总量在全省排到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迈上2万元和1万元的台阶。泸州市经济的整个发展态势是良好的,总量提档升位、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后劲增强,呈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等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泸州市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有很多突破性的提升。

        新华网:泸州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基础薄弱的矛盾依然存在,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请问“十二五”期间,泸州市扶贫工作进程如何?

        刘强: 十二五”期间,泸州市消除绝对贫困人口38.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6%下降到5.7。仅2015年,泸州市就脱贫8万多人,这个数字是非常可喜的。“十二五”期间,泸州建成通乡公路1534公里、通村公路3888公里,解决了10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1.1万户群众用电难问题,改造农村危房81036户,消除“无电户”、“无电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

        新华网:围绕脱贫攻坚,泸州市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刘强: 泸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三结合”原则,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结合”原则,即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脱贫与防返贫相结合,扶贫与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相结合。

        一是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区域扶贫”是解决“”的问题。脱贫致富涉及面广,包括市场的环节、产业的环节、基础支撑的环节,对此我们实施了基础设施、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七大扶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是解决“”的问题。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六个精准”与“五个一批”的要求在积极进行。“区域扶贫”和“精准扶贫”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区域扶贫,没有个人脱贫、不在个人上做文章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环境支撑、没有大市场的支撑,固定收入又很难稳定,所以我们实行的第一个结合是“区域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

        第二是脱贫与防返贫相结合。群众致贫的原因很多,返贫的原因也很多,从分析的情况来看,对于泸州来说,最大的因素是因病致贫。据我们在叙永县进行的调查,大概38%-40%的致贫、返贫原因是因病致贫。第二是贫困群众致富才能缺乏,没有实践实用的技术。第三是缺少劳动力。我们从这点出发,抓住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怎么防病。我们进行了全民保健试点,把现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医疗环节的关键环节前移到治小病、早治病、防微病这样的理念。

        新华网:这个全民保健试点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刘强: 我们具体做了三件事。一是让每个人都做体检,摸清自己的健康家底。第二给试点区域内的每位群众建一份终身健康档案。第三是进行疾病预防和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的管理,要具体到个人。体检、建档、服务,这三件事做下来,老百姓的病就治早、治小、治未病。这样一来,既减少老百姓的经济开支,也保护了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2015年我们在叙永县进行了试点,效果很好。从今年6月1号起,这项工作将在泸州市7个区县、123个乡镇,1340个村全面铺开。这对老百姓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新华网:我们再说回“三结合”,最后一个结合是?

        刘强: 第三是扶贫与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相结合。现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这个政策是对的,但农村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不止是二孩的问题,所以人口还是要继续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我们要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贡献。泸州又位于西南石漠化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水土流失很严重,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很重要。在扶贫和脱贫工作中,我们既要有建设“金山”、“银山”的举措,又要有建设绿水清山的举措。

        新华网:“十三五”时期是泸州市“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关键时期,请问具体目标是什么?

        刘强: 泸州市确立了“五年集中攻坚,提前一年脱贫”的总目标。力争到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市23.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7个贫困村和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新华网:为了能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泸州市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刘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的一年。今年要在过去基础上,把“三结合”的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推进区域发展。以古蔺、叙永、合江三个贫困县为主战场,大力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集中力量破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难题,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增强这些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统筹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2016年,确保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条件较好的4个区县全面脱贫,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二是扎实抓好精准扶贫。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实施“一村一计、一户一策”,确保项目到村、扶贫到户。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救济救助政策有机衔接,兜底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基本生活。

        三是健全扶贫工作机制。让投入与产出匹配,让目标有序有力去实现。坚持“扶贫与防返贫”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督查考核、驻村帮扶等机制。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合作组织纽带作用、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定点扶贫”、“扶贫结对网络行”、“百企联百村”活动,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