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政协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将政协温暖传递给每个贫困户

14.10.2015  11:04

  近日,广安市政协主席刘凤成带领相关部门人员到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并代表市政协办公室、市审计局和市质监局向小渔滩村捐赠集体扶持资金21万元,向50户贫困户转交了市政协机关干部捐助的5万元扶贫资金。

  今年以来,广安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精准扶贫,人人有责”的思想,主动担当,奋力作为,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保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识别 有的放矢

  扶贫对象的确定,一般都经过了自己申请、村组会议评议、乡镇审核等程序。市政协在年初确定联系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后,不局限于乡镇、村组所做的工作,而是根据基层上报名单,及时在机关抽调人员深入基层,通过“问、查、访”等形式逐一进行核实。

  问,即问情况核对信息,通过与贫困户交谈,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看基层材料是否属实。查,即到贫困户家中查看、进行现场比对。访,即访问贫困户的邻居,相互印证核实。市政协机关10多名干部深入到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各组的田间院落,走访近100户,重新识别精准扶贫对象,以确保扶贫对象评定的公平、公正,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精准帮扶 有力放矢

  “精准扶贫,重在措施精准。只有措施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推动有力。”刘凤成说。今年以来,市政协针对贫困村及贫困户实际,大力开展“五送五帮”活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送政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市政协及时向各参加单位及各县(市、区)政协发出倡议,动员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让党的部署和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同时,根据村、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村、户精准扶贫规划,并做到村、户脱贫规划的无缝衔接。比如,今年以来,市政协领导多次到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帮助该村制定了《2015至2020年发展规划》,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送信息,帮助扩大致富视野。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及时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帮助解决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通过牵线搭桥,全市政协系统帮助联系贫困村2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协调到本地企业务工。帮助贫困村建起致富信息宣传栏,定期公布农产品市场供求等信息,努力解决贫困村因地处偏远而出现的难卖、贱卖、滞销等问题。

  送技术,帮助提高致富能力。为实现推广一批技术成果、培训一批乡土人才、建起一批示范基地、户户有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的目标,2015年,全市政协系统组织农业、畜牧专家200余人次到联系贫困村开展送新品种、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讲座、田间地头实地示范等形式,普及养殖、种植技术,推广实用农业技术,指导发展高效农业,努力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民进广安市委为联系贫困村引进种植杂交水稻新品种300亩,使全村增产稻谷20400公斤,增加收益5.9万元。

  送资金,帮助改善基础条件。全市政协系统积极协调项目、争取资金,致力改善联系贫困村发展条件。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市政协领导和机关联系贫困村17个,协调资金285万元,为邻水县小渔滩村、青龙村,武胜县平寨村,广安区亮垭村新修、硬化公路近10公里,解决2000余人饮水难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还积极协调资金,用好每一分钱,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此外,该市企业界委员纷纷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山区改造校舍、修桥铺路、改造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其中,市政协委员唐果捐资3800万元为家乡村民修建别墅69套,轰动全国。随着项目的增多、投入的加大,全市政协系统联系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送温暖,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全市政协系统通过开展“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做贡献”和“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等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难题。今年以来,市政协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向联系的101户贫困户捐款15万余元,同时筹资13万元资助重病特困户入院治疗,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精准保障 有效放矢

  “精准扶贫,保障先行。只有落实了保障,扶贫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近日,在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查看支部活动室建设的市政协秘书长李全富告诉笔者。为抓好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协机关向邻水县2个贫困村派出由6名县、科级干部组成的2个扶贫工作组,选派2名科级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推动全市政协系统选派机关干部14人到贫困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组建14个扶贫工作组长期蹲点驻守贫困村,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项目实施的协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市政协一科级干部到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迅速完成了支部活动室改造,完善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新建了廉政文化建设墙,配齐了远程教育设备,为该村确立了黄秋葵、西红柿、土豆、榨菜、萝卜等种植品种。武胜县政协扶贫工作组成员协调解决了农网改造中的村民纠纷问题和32户农户被拖欠长达12年的土地承包金问题。正是有了他们辛勤的工作,才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