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扶贫

27.04.2016  11:21

 

(通讯员 陈廷玺)巴州区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发挥发龙头企业在资金保障、要素集约、市场链接、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广大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奔康。截止目前,全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3家,带动贫困户1200余农户建立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发展畜禽31万头只,进企务工1000人,实现人均增收4300元。

 

典型模式

 

“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引进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实施3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采取“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规模化发展养殖户,实行“六统一保证”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猪苗、统一提供饲料药物、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销售育肥猪,保证合作农户每头育肥猪平均利润在150元以上,带动27个贫困村580户合作农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培育四川塔基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订单发展金银花,实行公司包种苗、包技术、包产品回收、包产值效益,农户包生产管理。公司每3年进行一次价格调整,投产前三年最低保障花农亩收入800元,盛产期每亩保底7500元。目前,塔基崧源农业科技发展金银花1.83万亩,带动7个贫困村320户贫困户,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

 

“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引进四川胜泽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清江巾字、环岭村、大和乡朱垭、岗石、方坝村和水宁寺镇水宁、三皇、龙骨村共8个村,连片建成1.1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7元,带动贫困户200户,其中核心示范区巾字村带动贫困户86户,人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114户,人均增收1.8万元。

 

“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贫困户”模式:主要以粮油加工企业采取建立“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贫困户”模式,培育农机、植保、粮油和蔬菜等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统一农资组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料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的“五统服务”,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全区5个粮油加工企业带动46个贫困村建立优质粮油基地5万亩,人均增收120元。

 

主要措施

 

高点规划定向,引导龙头企业对号。突出资源禀赋特色,规划建立北部山区巴药和干果产业基地、环巴城优质果蔬和花卉产业基地、南部现代粮油产业和生态畜禽产业基地,着力发展道地药材、优质果蔬、现代粮油、生态畜禽四大产业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导龙头企业根据特长对号培育“4+1”产业。目前,秦巴药业、普瑞制药等发展皂角等中药材2万亩,寿星果业、浩湖农业科技等建立果蔬基地3万亩,温氏牧业建立生猪单元小区80个。

 

及时颁证定心,保障龙头企业入座。在做好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改革,及时为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证》、《巴州区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证》,既保证龙头企业经营权能,又增强经营权出让、转让、抵押、担保等权能,坚定实施扶贫项目信心。目前,全区颁发“三证”138本,保障龙头企业安心入座,发展特色产业。

 

给予信贷定位,推进龙头企业提质。出台了《巴中市巴州区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巴州区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巴州区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改财政补助为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实行信贷支持,设立农村产权评价机构,对龙头企业给予授信500万元财政贷款贴息贷款,贴息3年,风险由政府和企业按7:3承担;对带动区域内贫困户达到100%(政府兜底贫困户除外)、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规模大的,将贴息期限延至5年。仅今年来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达1亿元。

 

实行保险定准,减少龙头企业风险。区政府与人保财险巴中支公司签订了《巴州区特色农业保险合作协议》,明确特色农业保险品种为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三大类。中药材类包括皂角、金银花、丹参、玫瑰花等12个品牌;蔬菜包括芦笋、黄花、茄果类、瓜类、豆类、食用菌等蔬菜;生态养殖类包括牛、羊、鸡。农业产业项目须带动区域内建卡贫困户(政府兜底贫困户除外),按带动贫困户比例补贴保险费,由区财政补贴50%。

 

打造品牌定力,促进龙头企业增效。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抓手,牢固树立抓品牌就是抓发展、抓市场、抓效益的意识,大力塑造公共品牌,着力创建企业品牌,制订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20多项,建立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20万亩,龙头企业有67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