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巴州区开展群众路线跳出“三部曲”

19.03.2014  19:39

      (邓辉 记者郭洪兴)3月17日上午9点,四川巴中巴州区大茅坪镇没有把会场设在封闭的会议室,而是把会场移到了明星社区聚居点“白云人家”广场,会场虽简单朴实,但却多了一群普通居民。

  整个会议领导干部的讲话时间仅仅安排了10分钟,其余的时间都用于群众提问,而会议却整整开了一上午。这就是巴中市巴州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路线的一个缩影。

  第一部:听民声 领导干部“出门

  “干部脚上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有多少感情”。这是巴州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罗中荣的《民情日记》上的一句话,这个日记本上记录着他与三江镇龙门村熊统全、王家明、张孝贵三位“亲家”交流的详细情况。

  “不谈空话、不说假话,多抽点时间到他们家走走,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只有我用心了,他们才能更放心。

  巴州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采取区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社区)、3户困难户;科技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社区)、2户困难户;区级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一般干部联系村(社区)和所在乡镇(街道)联系1个村(居 )民小组、1户困难户;乡镇(街道)机关和站所的干部职工联系1个村(居)民小组、1户困难户;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干部联系1个楼栋(小区、商场、市场、院落)、2户困难户等方式,按照“不交叉、不重复”的原则,实现全覆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活动,让“民情收集在一线、措施形成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作风解决在一线”。

  第二部:聚民意 敞开政府“大门

  “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巴州区开展班子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民主评议表中的内容,民主评议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结果在评议结束后24个小时内张贴公示。

  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过程中,巴州区始终围绕作风建设、“四风”问题转变;始终对准焦点听意见、找差距;认真梳理近年来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通过“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评”、聚焦“四风”问题与找准制约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等方式结合起来,借鉴“主动纳谏”、“百姓听音”等经验,整合电视网络等媒体力量,通过意见箱征集、专线电话等途径畅通民意渠道;依托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室等平台,重视来信来访等送上门的意见。

  第三部:听民言 走进群众“家门

  3月14日下午,巴州区卫生局领导带队走访了“邻居”——巴州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红福社区。围绕巴州区卫生局“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

  坚持开门搞活动,深入基层接地气,在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这个环节,巴州区各地各部门广开言路、创新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听取意见、征求意见,变“坐等群众上门”为“走进群众家门”。通过主动下访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在网站开设政民互动专区、充分调动群众监督建言的积极性。

  “‘问症’于民,找准‘病情’,人人都要当民情巡查员,要下田头、到村头、进到群众屋里头。”巴州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深入基层群众之中,要“接地气”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把“”号准,把“药方”下对,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