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五个坚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21.03.2016  15:52

 

  四川省巴中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特殊困难区,所辖三县两区均属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区,到2015年底还有699个贫困村、31.83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8.37%,贫困发生率10.48%。面对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严峻挑战,巴中遵循中央精准扶贫脱贫要求,担当脱贫奔康政治责任,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扎实推动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精准实施,“十二五”期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7%。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既扶贫攻坚又同步全面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面对整体贫困、深度贫困、连片贫困实际,我们围绕脱贫奔康目标,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在扶贫攻坚规划、政策措施、工作力量上紧密对接全面小康要求,高点切入、高标推进,既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脱贫“摘帽”,又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第一步打攻坚战,集中力量消除绝对贫困,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到2018年底五个县区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建卡贫困户越过扶贫标准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第二步从2019年到2020年,主要是清扫“战场”和打巩固提升战,定点消除个别特殊贫困户,对症帮扶返贫对象,大力减少相对贫困,对已脱贫的村和人“扶上马送一程”,在稳定脱贫不返贫的基础上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既推动区域发展又实现精准扶贫“双轮驱动”。立足整体贫困、深度贫困现状,我们着力推动区域发展,从面上解决整体贫困的共性问题;着力精准扶贫,强化到村到户到人,对症下药解决绝对贫困的个性问题,形成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在面上,持续推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农民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1+6”扶贫工程,实现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80亿元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和国道、重点乡镇通省道、乡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有“五个一”,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截至目前,已建设100片规划建设中的66片,建成巴山新居25.5万户、农村公路8103公里,新解决180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和47万人住房安全问题。在点上着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六个精准”,强化到村到户到人,分类施策、对症下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个性问题,重点分类推进“五个一批”,实现生产扶持和就业18.7万群众,移民搬迁安置18.2万群众,12.1万群众得到低保政策兜底,10.1万贫困群众受到医疗救助扶持,确保到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2000元、11600元以上。

        坚持既重点突破又久久为功保持专注定力。扶贫是一场攻坚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刚性执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科学编制了《巴中市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配套出台党建、交通运输、水务、通信、电力、生态、巴山新居、产业、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惠民、财政金融、社会扶贫等15个扶贫专项方案,分年度明确贫困县、贫困村摘帽计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形成任务清单,做到任务、政策、项目、资金、时限“五个心中有数”。坚持既集中火力、重点突破,啃下“硬骨头”,又锁定目标、保持定力,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按照每个贫困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精细做好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巴中市贫困对象退出办法》,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办法和程序,在达到国家脱贫标准上实现有吃穿基本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电保障、有闭路电视。坚持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县区主体、部门主帮、乡镇主责、村社主抓”工作责任,加大脱贫攻坚考核分值,按季进行考核计分,既检验重点突破的成效、扩面推进的亮点,也考核巩固提升、持续推进的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定《巴中市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办法》,明确具体的问责情形,对今年建、明年停,今年成、明年毁的扶贫项目,对画在图上、挂在嘴上,不落到地上、没有让群众得实惠的扶贫事项,坚决追责问责。

        坚持既外力扶持又内力驱动“同向共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强化驻村帮扶,建立“五个一”+“”(每个贫困村有一名领导挂联、一个部门单位帮扶、一支驻村工作队、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农技人员脱产驻村,每户贫困户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机制,全市207名市县级领导挂联贫困村,组建699个驻村工作队、下派891名“第一书记”(含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92个)、699名农技人员,56737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创新“三不三议三自主”(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农户与政府互动、农户与企业互动、农户与农户互动)工作法,让贫困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全过程,签订脱贫攻坚干部与群众“双向协议”。注重扶贫先扶志,今年内启动实施文化惠民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逐村逐户逐社地做好心理疏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启迪民智、开发民力、建立民主、改善民生,用真心真情把党的阳光雨露传递到群众中,让广大贫困群众彻底摆脱安于贫困的宿命心理、面对困境的悲观无奈心态、等靠要的惰性思想,鼓励贫困群众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经验和“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巴中精神,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家园自己建,真正实现站起来、干起来、强起来。

        坚持既“摘穷帽”又“挖穷根”可持续发展。针对贫困群众的致贫根子,抓住“”这个关键,量身定做扶贫措施,既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确保户户都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开展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增收。对富余劳动力加强务工指导,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人均劳务收入1500元以上。2015年创新建立了规模2.35亿元的“五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农业担保基金、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基金、补充创业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合组织300个、家庭农场102个,建成特色农业基地19万亩、禽畜标准化养殖场48个,引领带动8.5万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子。对没有劳动能力、缺乏其他收入的特殊贫困对象和因病因残群众,通过“双线合一”保障措施,实施社保兜底,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壮大产业收入,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特色产业项目,引导农民盘活农地、农房、林木、人力、农村闲钱、集体资产等资源资产,力争到2020年人均产业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人均财产性收入300元以上。(巴中市扶贫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