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壤塘县“三级结对”:村里来了“亲戚”

22.04.2014  11:27

 

党员干部认亲送温暖到家门口

三月的微风吹拂着壤巴拉塘,给这个雪珠带来了春的气息,让壤塘大地迸发出无限活力。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壤塘县群众工作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壤塘县开展干部职工与群众“三级结对”、“进门认亲”活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干部职工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顺民意———走近群众为了群众

 

主动融入、躬身为民。”这是壤塘县各级干部职工在“三级结对”、“进门认亲”活动中的信念和追求。

 

我们要以最饱满的热情、尽最大的能力,到群众中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也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采访中,县委组织部的李青隆告诉记者,在“三级结对”、“进门认亲”活动中,他与尕多乡求塘村2户牧民结成了对子,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我们按照就近就地、集中联户原则。乡镇干部职工(含驻乡所有财政供养在岗人员、片区工委干部职工)与本地农牧户结对认亲;县级单位干部职工按对口联系帮扶村,与帮扶村农牧户结对认亲;县级干部按联系片点,与联系片点所在地农牧户结对认亲。”记者从壤塘县组织部副部长周志斌处了解到,此次活动,壤塘县明确主体对象,细化结对措施,全县在岗公务员、事业人员、工勤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共2147名干部职工与3719户农牧民结成帮扶对子,其中县级干部结对5—6户、科级干部结对3—5户、一般人员结对1—2户。结对认亲干部职工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原则上3年不变,县委组织部根据结对认亲开展情况和干部职工人员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走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所需,身体力行才能为群众解忧。壤塘县的各级干部职工在“三级结对”、“进门认亲”活动中,犹如一个个小石子,铺就了通往壤塘各个乡村,走进每个群众心里的“连心路”。

 

察民情———问需问计解难题

 

为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壤塘县各级干部职工倾情真心认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感谢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帮助,要不真不知道以后怎么过了。”年仅16岁的蒲西乡大伊里村村民扎特自幼失去父母,兄妹三人只能在家境贫寒的舅舅德吾达家生活,缺衣少食的艰难生活习以为常。更为不幸的是,1月19日扎特在州人民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尿毒症、肾性贫血、肺水肿、高脂血症尿毒症。日均3000元透析治疗费用对于扎特这样的孤儿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为了治病,扎特一家东拼西凑,已是债台高筑。

 

在了解到扎特的不幸后,与扎特一家结对的“亲戚”县委书记严华就立即成立救助小组,壤塘县群众工作组立即启动救助方案,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扎特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该县还召集宣传、民政、新合办、卫生等部门专门召开了为扎特募捐的会议,在会议中各负责人纷纷表示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及家庭困难程度,将以每年最大限度的救助金、报销医疗费、捐助金来帮助扎特,与此同时,全县迅速掀起了为扎特募捐的热潮,募捐首日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4万余元。

 

在活动中,壤塘县2147干部职工到结对户和所在村支部进行“双报到”,一起深入藏家村寨、进农家、入牧户,与农牧民群众同坐一条毯,同吃一锅饭,同围一个炉,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真心体察群众疾苦,主动接受群众教育。了解结对户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党的惠民资金落实情况;排查矛盾,化解积怨,疏导情绪;帮助出主意,积极想办法,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开展“爱国、守法、感恩”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拓宽致富渠道,崇尚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建立《民情台帐》8800册,入户走访农牧户7700余次,召开群众座谈会131场次,收集到涉及上学、行路、饮水、就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276个,制定解决问题方案261个,解决实际困难问题235个,化解矛盾纠纷158起,群众满意率达98.3%。

 

暖民心———助民增收谋福祉

 

创新群众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当仁不让是个“”字。如何切实帮助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改善和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是重中之重。为此,壤塘县为群众制定帮扶计划,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如果没有干部帮忙,我如今就种不起大棚蔬菜,真心感谢他们。”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村民求登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脱贫致富梦,他率先在村里实施大棚蔬菜种植,但由于技术和资金不足,他的蔬菜梦一度陷入低谷。

 

后来,吾依乡援藏干部杜才云了解此事后,立即联系求登并争取援建资金10万元解决资金缺口,并联系县农业工作人员给求登进行技术指导。求登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建立起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展望未来,求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与此同时,壤塘县结对认亲干部职工结合帮扶对象实际,制定帮扶措施1034个,帮助农牧民引进良种、运用良法,引导和发动农牧民群众开展田间除草和清除石块,综合运用储肥、改土、灌溉等措施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采取“支部+协会”的模式,引导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为建立“结对认亲”常态化工作模式,壤塘县委还采取“2至5人一组、背包进驻、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结对认亲”工作。通过“结对认亲”,干部职工与群众在“走亲戚”中越走越亲,农牧民群众都称誉结亲干部是贴心人、实在人。“结对认亲”也让许多机关干部深受教育和洗礼。

 

不深入基层就不会明白,自己与群众的要求有多远,不结上穷亲,就不会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这是活动中所有结对认亲干部职工们的心声。他们带着党对群众的关爱走进了壤塘县的山山水水,带着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真挚之情走进了群众的心坎。从此,壤塘县群众有了“亲戚”,心中烦恼有人诉,生活困难有人帮,日子好似火中添了把柴禾,越燃越旺,越过越甜。(阿坝日报 桑木周 杨刚 郭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