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算不出7+8 8岁娃哭湿作业本想留级遇难题

16.09.2014  17:32

    开学15天,成都市金堂县城中心的杨柳慈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已教到了第三篇课文,可8岁的浩浩(化名)连第一篇课文《秋天到》也没学透,51个字的课文仅认识4个字。不仅语文,他的数学也“欠账太深”,10以内的加减法都无法完成。今年8月,浩浩一家从威远县的一个小镇举家搬到了金堂县城,浩浩转学到了金堂,父母也辞掉了广州的工作,陪着他读书。可学习走入正轨后,“落后”的压力却让他无法承受。10多天来,浩浩每天回家都哭湿课本和作文本,让爷爷心疼不已。

    为给孙儿一个从头再来的学习机会,爷爷四处奔波,只求能让孙儿留级,但按照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留级”,无奈之下,爷爷拨通了本报热线……

     7+8=? 小学二年级的孙儿不会答

    浩浩的求学路有些坎坷。两年前,浩浩6岁时,爷爷方金国曾把他送进威远县越溪镇玉林小学。读了一个多月后,方金国发现,孙儿还是读不懂课本,不认识字。他随后给孩子退了学,找了个补习老师给孙儿补了半年。

    第二年再进小学时,浩浩已可以掰着手指算7以下的加减法,拼音也全认识了。可接下来的一年,浩浩像是“漏掉了学习”。方金国说,这一年,他隔三差五去学校探视,孙儿常常在上课时间内还在校外乱逛,老师经常反映孩子在课堂上吃零食,学习在他脑子里完全没有构建起概念。今年7月,方金国用积蓄在金堂县城买了一套电梯公寓,举家把户籍从山沟里迁到了金堂县城,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也辞掉了在广州的工作回家了,“这样做就是为了孙儿的学习”。没想到,现在,孙儿每天泡在泪水里。每天回家,方金国和儿子方抱平都会督促浩浩学习,可一打开课本,做几道题后,浩浩的眼泪就委屈地出来了。

    前(14)日,方抱平给浩浩出了几道数学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浩浩从1+2做到7+8就开始哭了。 “每天都把本子和书哭得湿透了,再这样学下去,娃娃就真的毁了”。方金国觉得,孙儿现在的学习水平和刚读小学时差不多,“只有留级,让他从一年级重新开始学,才可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学校老师:他好像一年级没学过

    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贺碧英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觉得浩浩有些不对劲,“感觉一年级像是没学过”,一篇新课文,班里的孩子都基本能读,“最多有几个字不认识”,但浩浩却只有几个字认识。更关键的是,浩浩似乎连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培养起,“上课时,每下一道指令,都必须得单独再跟他说一遍”。

    数学老师周德芳记得,浩浩交上来的第一次作业,没有一道题答了,只是在题目上乱勾了几笔。班里同学都可以轻松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可浩浩连10以内的加减法也要掰手指。

    周老师也跟浩浩的爷爷交流过,她发现,浩浩此前在威远学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而现在成都用的教材都是北师大版本的,这给浩浩带来了一定学习障碍。但最根本的,还是欠账有点多,这还需要父母不断配合,学校、老师多方努力才能改变孩子的现状。

     留级未果 爷爷无奈求助

    为了给孙儿留级,60岁的方金国在半个月里来回金堂和威远5次,四处托人想办法。

    他找过学校,也给金堂县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威远县教育局,甚至省教育厅打过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留级”。一位朋友告诉他,“如果实在想留级,可以先办休学,休学一学期后,再读就自然会编进下一个年级”。但要办休学,就得出具孩子生病的住院手续和发票。方金国又一次踏上了回威远的路,但在该县人民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拒绝了他“让孩子住院”的要求,“孩子明明没病”。他又去原来的学校,希望校方能把孙儿的学籍改为幼儿园,这样在金堂就自然升入一年级,但也遭拒。无奈之下,方金国拨打了成都商报的热线,希望能通过媒体寻找到帮助孙儿的办法。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多方联系威远越溪镇玉林小学负责人,但对方未接听电话。当地一位曾给浩浩补过课的退休老师称,的确在上课期间看到过浩浩在学校附近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