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诞生记

26.02.2014  17:59

为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诞生记

四川日报网记者

2014年的春天,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开启。

2月9日至10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在成都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四川的具体化,省委《决定》吹响了改革号角,为四川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个导向十分鲜明:不把改革当目标 只为问题寻出路

22个调研组、100多天调研论证,耳朵贴近土地,打捞最真实的声音

省委高度重视我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早在2013年10月11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就主持召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筹备工作专题会议,着手部署我省新一轮深化改革有关工作。随后,由多个部门抽调骨干组成的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

当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中央关于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还未做出。四川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很多人“吃不准”。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筹备工作专题会议上,王东明强调,改革是动力不是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当前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要深入摸清四川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现状,总结已有经验、查找问题症结、研究具体可操作的改革举措,形成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初步改革意见。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再对照中央精神和具体部署,进一步修改完善,真正通过改革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这次会议上,20个重大改革专题调研组正式成立,内容涉及统筹城乡改革,创新科技体制和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及完善市场体系等。一月后,调研组“扩军”,新增人大、政协两个专题,达到22个组,每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一位省领导牵头,省委对改革调研的重视可见一斑。

政声乡野闻。三个多月时间里,从长江之滨到大巴山麓,从成都平原到安宁河谷,调研组成员“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与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民声、搜集民意。“当前,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困难是什么?”在调研过程中,各调研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老百姓最关切、最期待的地方入手,不问成绩,先说问题,搜集到了大量详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集中了人民群众智慧,凝聚起全省上下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

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归。历时100多天深入扎实的系统调研,为我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使最终出台的全会文件和《决定》深深根植于四川发展实际,具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