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拔穷根 幸福日子有盼头——聚焦青川县就业扶贫新模式典型经验
十月的青川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坐落在青川县姚渡镇的现代农业园区内,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员工们正在采摘火龙果。
“火龙果的粉授好,才能挂果,冬天还要注意保温。”正在采摘火龙果的魏元翠很有经验地说。两年多来,这位农村妇女和老伴,在家门口的农业园区务工,不仅学习了种植技术,每年还增加2万多元收入,这对贫困夫妇走上就业致富的道路。
魏元翠不是青川县的特例,而是全县15549名贫困群众通过就业扶贫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仅2016年,全县技能培训1852人,39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就业拔除穷根,让贫困群众过上有尊严、有盼头的日子。”青川县人社局长李忠说,2015年来,该局实践以“提能+扶持+维权”就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出一条让贫困群众“能干活”“有活干”“干成活”的新路子。
精准“滴灌”充电提能让贫困群众“能干活”
“通过就业培训,让我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现在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从而改变了我的家庭贫困状况。”在前瞻服饰有限公司上班的精准扶贫对象陈国彦高兴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县城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从方便服务群众出发,将培训班办到了乡村一级。
2016年以来,根据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的现实需要,上门入户征求意见,制定学习“菜单”,先后开展市场需求紧缺的工种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
依托技工院校和省、市、县级优质企业、创新创业个体、乡土人才等资源,组织开展体验培训学习20余期2000余人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近年来,青川县大力实施授渔计划,立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广泛组织各类职业培训,让贫困群众充电提能,实现就业。
精准扶持搭平台让贫困群众“有活干”
对于家住三锅镇黄水村46岁的窦明光来说,2017年他的生活有了大的改变,他像城里人一样上起了班。
在唯鸿生物科技股份公司食用菌基地工作较轻松,还有固定收入。窦明光整天乐呵呵地逢人便夸,“都是党的政策好,我现在脱了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因村制宜开发“保洁绿化、治安协管”六大类公益性岗位,按照300元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现全县安排35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到岗履职”。
房石镇理河村村民杨飞5年前回乡创业养牛,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促进创业效益大增长,今年实现销售额500万元,带动100多个农户致富。
青川县9个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先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630人;择优遴选的6家企业作为就业扶贫基地,吸纳1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按照每人1000元奖补标准,支付就业岗位奖补资金15.4万元;先后开展13场次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4520个,参与应聘人数17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岗位3200个。
该县多措并举搭建岗位平台,安置扶贫对象就业,让贫困户不出一分钱就能脱贫致富。
制定依法维权套餐让贫困群众“干成活”
今年9月14日,在观音店乡举行了农民工工资执行款发放仪式,现场向18位农民工发放了11.668万元工资执行款,维护了贫困群众合法权益。到场的18位农民工拿着自己的工资,脸上露出欢欣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终于拿到期盼已久的血汗钱。”
该县按照“联动是前提、宣传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贫困农民工维权工作,让贫困群众“干成活”。
2016年以来,该县共为81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994.4万元。
“按照‘提能+扶持+维权’就业扶贫新模式,全县对创业示范企业给予1000元以上不等的奖励,发放了434.2万元创业奖励,扶持失业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落实了扶持资金30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70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500余万元。”李忠介绍。
目前,青川县涌现了266个创新创业奔小康典型,新增创业主体430个,带动城乡2336名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迈进了全面建小康的快车道。
( 由吉波 记者 汪江婷 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