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乐山推进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峨边解放村彝家新寨群众载歌载舞王永春摄
■乐山日报记者王晶
岁末年初,我市“两县一区”的彝家新寨以崭新面貌迎接新春佳节到来。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红椿村彝家新寨,住进新房的村民正忙着贴春联、准备年货;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村民们趁着年前好天气抓紧新房施工建设……彝区群众在“一步跨千年”的喜悦中憧憬着来年的幸福新生活。
“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同步奔小康”。2014年,乐山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步入第4个年头。3年多来,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的综合扶贫开发,正补齐全市同步小康最大的“短板”,让曾经贫瘠的小凉山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我市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7亿元;建成188个特色新寨(示范村29个),新(改)建住房15955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建成好支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彝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
凝心聚力补“短板”
2010年12月15日,我市小凉山综合扶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市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号角。
“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彝区。彝区脱贫,是全市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委书记唐坚月月进彝区,专题调研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年年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工作举措;
市长张彤到乐山调研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扶贫,到省上对接的第一个部门是省扶贫移民局。
打一场硬仗、攻坚仗、总体仗、翻身仗,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共识。
打攻坚战,干部投身其中。近30名市级领导、100多个市级单位、1万多名干部参与其中,分别联系“两县一区”100多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万余户贫困户;2013年,市委、市政府选派了800名市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任职贫困村“第一书记”……
打总体战,全市共同参与。市内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市中区、峨眉山、犍为等六个县(市、区)结对帮扶“两县一区”。市人社局组织“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双技能培训;市住建局设计新寨方案、培训技能人员;市农业局、市畜牧局送技术下乡、促特色产业发展。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金威利、三八商场等数十家市内企业,或出资建基地、或招工促就业,或捐资助贫困……
打翻身仗,群众积极主动。“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房屋自己建”。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半边山村的村民全体动员,仅半年时间,89户新建住房完工,500米连户路及院坝硬化、排污系统、垃圾处理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一个崭新的彝寨坐落在了青山绿水间。
“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同步奔小康”。三年间,瞄准这一目标,全市上下用行动的合力推动着“共同心愿”逐步实现。
“八大扶贫”齐发力
“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用电面达100%,通组公路达100%,电视信号、移动通讯信号覆盖面95%以上……”位于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的林丰村,上百户村民喜迁新居,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冬不保暖、夏不避雨的瓦板房、茅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通风保暖的“小别墅”。谈起村里的变化,林丰村村主任洛子根喜脸上笑开了花。
为了让彝区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要做的远远不止彝家新寨建设。在反复调研中,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新村扶贫和交通扶贫是先导;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是支撑;教育扶贫和卫生扶贫是后劲;人才扶贫和社会扶贫是保障;八大扶贫的整体推进,一步步开启彝乡儿女的幸福新生活。
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红椿村,彝家新寨建设不仅让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还给村民修起了致富路。年轻的村民李小七在外务工,他说,“过去,村里通往外界的路是一条泥泞的羊肠小道,一到下雨天,村里村外都是泥水,根本没法行走。如今,盘山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不少人家都买了摩托车、面包车,进出都很方便。”交通路网建设,逐步为彝乡的跨越发展“奠基”。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这里的旱作栽培能实现亩产值上万元。”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55岁的张山组村民丁朝清笑得一脸灿烂。宜坪乡以民族地区增粮增收工程和粮油高产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马铃薯增收的致富路。破解产业难题,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市坚持新寨建设与产业培育同步推进,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劳务产业、民俗旅游业等重点支柱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与此同时,两县一区就业、教育、卫生、人才、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劳务收入已成为彝乡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八大扶贫”齐发力,彝区的房子变美了、生活变好了、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美丽彝乡展新颜
“一条洁净小路,一栋特色‘土’房,一口古朴火塘,一户山水人家,一屋欢声笑语。”随着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深入实施,美丽彝乡旧貌换新颜,彝区老百姓的幸福新生活已在小凉山各处开出美丽的索玛花。
一边是湖光山色的库区风光,一边是充满民族特色的彝家新寨。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龚嘴库区,先锋村彝家新寨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打造错落有致的彝寨风光,成为库区一景。村民师先秀160多平方米的四居室十分宽敞,地板砖擦得透亮,家中整齐地摆放着电视、冰箱、电扇等家用电器。“以前住在半山上,下雨还要拿盆子接到;如今房子脱胎换骨变美了,简直就跟城里人的别墅一样哦。”对比今昔,师先秀感慨万千。
在改善彝区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把彝区作为文明生活倡导区,积极传播现代文明,建设精神家园,让彝区群众“脑袋”与“口袋”同步充实。
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向彝家新寨实施农户每户赠送一个炉子、一套餐桌、一个碗柜、一个储物柜、一台电视机等“五件套”;各级妇联组织机关、企业女干部走进“彝家新寨”,与彝族家庭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帮他们打扫卫生、清理房间……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帮助彝区群众逐步养成现代文明生活习惯。
“我们现在每天早上都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劳动回来都要洗手、洗脸,换上干净的衣服。”先锋村彝家新寨建好后,师先秀还主动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早上打扫完自家卫生,就开始做村里的保洁,她高兴地说“整洁的环境才配得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如今,彝区站在了从“一步跨千年”到“同步奔小康”转变的新起点。我市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已进入实施五年规划的关键一年,进入推进“新跨越”的攻坚期,全市上下正查找差距,增添举措,解决好房子缺资金、好日子缺产业、好生活缺文明的“三好三缺”问题,奋力推进彝区追赶跨越、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