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帮扶之“水”巧浇“贫根”

31.12.2015  09:16

 

□ 蒲丰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对于丘区农业大县的遂宁市射洪县而言,2014年末全县剩余农村贫困人口达3.45万人,为贫困农民摘“穷帽”,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让贫困人口早日摘掉“穷帽”,今年以来,射洪县委县政府以消除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深入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和“七大重点工程”,逐渐探索出一条把帮扶之“”浇到“贫根”上的精准扶贫之路。仅一年时间,全县就脱贫解困97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

    这是一张令人鼓舞的成绩单。成绩的背后,是射洪县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走出一条富有特色扶贫开发新路子的艰难探索。

    找准“滴灌对象

    实施精准扶贫

    放眼全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当前,脱贫解困已进入攻坚阶段,脱贫难度越来越大。

    落脚射洪,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制约,贫困人口仍然较多。遂宁市提出,要提前两年即在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势逼人、任务催人,射洪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为了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该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准确锁定扶贫对象,使扶贫资源向扶贫难度大的困难户倾斜和集中,稳步推进扶贫任务的完成。

    过去,政府扶贫资金如撒胡椒面,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式扶贫阶段。该县沱牌镇青岗村14社,村民徐道雄家境贫寒,妻子谭昌雪身患癫痫,母亲梁光珍患甲状腺肿瘤、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女儿徐琴琴因家族遗传病史导致辍学回家务农、照顾母亲和奶奶。徐道雄说,每年他家也能获得不少政府帮扶资金,但他所在的村是重点扶贫村,当地扶贫资源还要兼顾其他农户,落到他家的帮扶资金显然有限。

    为了精准扶贫,从今年开始,射洪县将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建档立卡就是找准‘滴灌对象’,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便是铺设‘滴灌管道’。”该县扶贫和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说。

    在建档立卡自查自纠阶段,射洪查出一些不符合规定却进入贫困名单的人员,也揪出了少数“关系户”。“过去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户由于识别和认定不准确也在享受扶贫资金,一些贫困户反而因为信息闭塞等原因没有得到更多扶持。”县扶贫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县还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贫困户信息进行比对复核,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者共3220户7158人,重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371户7119人,并完成全县80个贫困村六大类基础设施及公共需求数据调查、收集、汇总和录入。

    在玉太乡改板沟村7社,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审核、县审定等扶贫对象识别程序,经三榜公示后,村民范满山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县、乡、村安排干部和资源对其进行帮扶,范满山获得的政府扶持资源是过去的数倍。

    发力“靶向治疗

    帮扶拔掉穷根子

    找准了“滴灌对象”,接下来就是“靶向治疗”、“对症下药”。

    “全县有3.45万贫困农民,他们心里咋想,我们浮在上面不清楚,‘闭门造车’、‘自弹自唱’肯定不行。得俯下身子,沉到基层,才能见到实情。”县委副书记、县长蒲从双说,“我们的农村还很落后,我们的农民还很贫困,心急啊,农民多,差距大,我们的驻村干部要跑着去农村一线摸情况,才算得上合格的驻村干部……

    “穷山沟来了帮扶队,指路子,挣票子……领贫困农民奔好日子!

    “没想到谌书记动作这么快,上个星期说要修路,没过几天就开始干了。”沱牌镇青岗村的村民向此华在村道断头路的工地上忙碌着。向此华是村上的贫困户,他一边忙活,一边打量着一旁身着迷彩服、脚穿解放鞋的谌永宏。他说谌书记刚来的时候,大家认为他只是个走过场的主,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是来干实事的。

    为了摸透青岗村有发展价值的资源,作为交通人的谌永宏踏破了一双解放鞋。他首先向交运局申请乡村道路修建专项资金13万元,与村民一道修通了600米村道断头路,解决了5个社、近120户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心急、跑着干活,已经成为射洪县驻村干部的常态。像谌永宏这样的驻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无时无刻不为农民致富增收而心急。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积极寻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此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子。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不断摸索中,射洪发现制约脱贫的另一项重要因素就是“等靠要”思想。

    “只有先扶志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村民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使之懂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能立志改变自身的贫穷落后。”复兴镇九圣村“第一书记”幸海涛告诉记者。

    复兴镇九圣村开展了扶贫种养知识培训班,在驻村干部的引导下,往日的老大难李维财有了“要我脱贫”到现在“我要脱贫”思想上的转变,主动加入培训班,种植了核桃5亩,收入增加到2万多元。

    日子越来越红火的李维财说:“感谢驻村干部对我帮助,要真正脱贫,需要的是自我脱贫的主动意识,这样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扶钱扶物只能解决一时一事,扶智扶技可以解决一生一世。

    越扶越清晰,越帮越明白。据了解,今年,该县实施精准的滴灌“雨露计划”共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3万人,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拓宽了农村家庭的增收门路,增强了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携手老乡快速奔小康

    精准扶贫,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贫困地区发展终究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只是简单改变村容村貌,没有经济上的稳定来源,发展便很难有持续性。减贫脱贫,关键还在产业。要重点在产业链扶贫上加快突破,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

    射洪县在实施产业结对帮扶工作过程中,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为突破口,坚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思路,立足于本县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了生猪、肉牛、特色养殖和核桃、蜜柚种植等为主的短、平、快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当地引导群众选择高效的产业,增强产业扶贫功能和作用。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可以实行产业扶贫的地方,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同时,改进扶贫项目实施方式,做到“五一个一批行动”,即:通过生产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帮扶一批;通过教育救助扶持一批,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

    实施集中攻坚,大力推进“七大工程”解决重点难题,即是:大力实施收入提速工程;大力实施住房改善工程;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大力实施用水保障工程;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大力实施新村建设工程。

    射洪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正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目前,全县实施精准扶贫项目,涉及4770户、帮扶11991人。扶持贫困户种植见效快的蔬菜、药材经济作物450余亩,养殖效益好的猪牛羊6500头,饲养风险小的鸡鸭鹅8.5万羽,形成了产业基地3个,引导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0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扶贫项目覆盖的全县7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含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860户贫困户,项目区贫困农户受扶率达到100%。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比帮扶前增加800-1000元,9700人当年脱贫销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射洪县紧扣“到2018年,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射洪特色的丘陵地区解决“插花式贫困”路径,精准扶贫重实效,从而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上,实现了扶贫的目标价值,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