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省政协围绕“拓宽渠道和途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重点视察
今年,《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013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202.3元,仅占2.6%。虽然比2008年的71.37元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另一方面看,农民财产性收入又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
7月2日至3日,在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的率领下,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特邀成员,深入遂宁市开展“拓宽渠道和途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重点视察,详细了解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困难和问题,力争让农民的“钱袋子”鼓得更快。
土地如何增值?
2013年9月,我省启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工作,主要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7个方面。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举措,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分红,但是不能形成多渠道的增收格局。
在射洪县瞿河乡高家沟村,全村流转土地1251亩种植甜橙等水果,土地流转率达83.5%。原本撂荒的土地都被利用起来,农民每年每亩地收入租金600元。但是,相对务工收入来说,这笔收入实际上并不高。
罗布江村表示,“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等在政策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承包地的面积不够准确,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在流转交易上还有一些政策障碍。”
相对于宅基地使用权入市交易来说,流转土地具有更大的现实操作性。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需要在土地财产权利和收益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射洪县柳树镇魏家营村,人均耕地只有0.35亩,又该怎样增收?当地政府给出的答案: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引进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型。届时,经营收益可达1万元/亩。
“支票”如何兑现?
截止2013年底,我省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为96.35%,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为94.7%。目前,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今年将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确权登记颁证能够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相当于给农民开了大额支票,但是部分支票兑现并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因为条件还不够充分。
“有的财产送都送不出去,更别说变现。”委员们发现,农民的土地、房屋、林地等财产大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地,相当部分还在高寒山区,基础条件更差。委员们建议,改善丘陵、山区农村的基础条件,有了条件,农民的财产就不愁盘不活。
不仅区位影响农民财产兑现,而且政策影响更大。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仅有占有、使用、收益三项功能,缺少重要的处分权。
城市居民无论是房改房还是商品房,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农民在宅基地上建房,房屋所有人对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随意转让,因此很难吸引资本进入农村。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原秘书长吴果行建议,“应该建立顺畅的交易渠道。不论是土地的经营权还是宅基地的使用权流转,都要先有平台才会带来市场。”
据省农业厅调查,个别地方限制商品林采伐,同时也不给农民补偿,从而侵害农民的正当利益。委员们认为,国家对农民的承包地、林地等进行征用,尚未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应加大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这样“支票”才能足额兑现。
资产如何管理?
虽然目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较低,但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都在持续增加,农民的富余资金越来越多。但是,在面临收支不确定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带来的流动性约束下,农民只能通过预防性储蓄和手持现金来规避风险。
有了财产需要盘活,流动才能产生效益,最好形成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健康、长效机制。
在有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地方,有闲置资金的农民可以发展相关实业。射洪县玉冠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分户养殖、分户结算、保护价回收。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全县30个乡镇培育养殖农户440户,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
为此,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副站长傅昌秀建议:“要在经济相对落后、区位优势不够明显的地方,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民的资金、资产最大限度地盘活。在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当地农民可以开发休闲农业或者特色农家乐。”
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学会理财?委员们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远远落后于城市,要努力构建与农民投资理财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理财宣传,创新金融体系,让农民拥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实现财产性收入多渠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