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险"老虎嘴"唐家山的四川铁军决战牛栏江堰塞湖
官兵正在搭建漕渡门桥。
8月6日,武警官兵正在向牛栏江堰塞体转移炸药。
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经结束,又一个巨大挑战,摆在抗震救灾人员面前。由于强烈地震造成山体滑坡,使得鲁甸县内牛栏江红岩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截至5日18时,堰塞湖湖内水量约4980万立方米,并仍以每小时0.16米的速度逐渐上涨。
巨大的堰塞湖,如同一个顶在受灾群众头上的大水盆。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汶川地震时曾成功解决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九支队,以及拔掉映秀“老虎嘴”的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星夜兼程进入险情区,开始了与牛栏江堰塞湖的生死决战。直击:
骑摩托回家“山景”变湖畔
鲁甸地震发生后,还在昆明打工的鲁甸县火德红乡村民张顺勇立即请假,骑上摩托往家赶。
4日在路途上,他电话得知家里房子垮了,但人都没有事,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但从新闻中,张顺勇得知他家所在的邓家大坪社,正好位于堰塞体内,心有一次被悬了起来。
一路上顶着飞石,张顺勇风驰电掣。6日下午2点,他终于回到邓家大坪。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两座大山如同被刀削一样掉落大半,泥石流将原本平静的牛栏江完全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而张顺勇原本距离河面80多米,位于半山腰的房屋,变成了“湖景房”。
村干部见张顺勇回家了,立即通知他马上让家人往高处搬,因为无处排泄的湖水,依旧以每天3米多的速度上涨。他家很快也会有被淹没的危险。挺进:
冲锋舟顶落石 挺进堰塞体
5日上午,经过工兵战士的全力抢修,当天凌晨被泥石流掩埋的通往堰塞湖的公路再次被疏通。一辆辆重型工程机械,飞驰着驶往前往堰塞湖的码头。而在码头上,6艘快艇正不时将官兵、地质专家运送到堰塞湖上,查看具体情况。
下午5点随一批工兵战士,大家登上了快艇,向着堰塞体驶去。在巨大的湖面上,四处漂浮着从上游冲击下来的家具、牛羊尸体、断木等。“前两天,我们还能看到堰塞湖下的村庄,树木的树顶。现在水位越长越高,早就淹完看不到。”一位战士说。
而就在堰塞湖边,两侧的山体被地震敲击得支离破碎。巨大的滚石一刻不停,从山顶上滑落入水,在快艇旁激起巨大的水花。
从工程码头到堰塞体共有3公里长,耗时12分钟,大家来到了堰塞湖堰塞体的正下方,一个宽90余米、长达700余米高80余米的巨大乱石堆。惊喜:
“失踪”战士成功走出堰塞体
跟随者战士们脚步,人们走上了堰塞体的乱石堆。地质专家立即就具体灾情和解决方案进行勘察。而就在下午6点,一个列队的武警官兵从堰塞体后方,背着炸药从远处走来。
经询问,这支部队正是5日曾经传出失踪的武警8750部队。之前该队25名官兵深入堰塞湖的堰塞体内,准备埋放炸药。但因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25名官兵全部被困,并失去联系。带队干部向政委说,“昨夜,大家围着火取暖,有的战士随身带着少量干粮,大家就分了吃。”如今翻山越岭之后,所有官兵已经成功脱险。除了疲惫外,没有人员受伤。
但涉及到下游群众的疏散以及一些物资和财产的转移,以及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原定的爆破安放点不适宜爆破,爆破计划后推。具体时间还在等待指挥部的最终确定。
牛栏江排险比唐家山
更难
唐祖旺是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的一名战士,而他正是云南昭通人。而他所在的这支部队,曾经拔掉过汶川地震形成的映秀堰塞湖千吨巨石“老虎嘴”,有着丰富的地震应急抢险经验。
由于前往堰塞湖的道路因塌方再次阻段,该团深夜用携带的机械开路,并于上午7点来到了堰塞湖边。随即一艘又一艘快艇,一个又一个“河中舟”被放入湖中。该团战士介绍,他们主要负责开辟码头,并用9个“河中舟”拼成一个“漕渡门桥”。
傍晚7点,所有的快艇和“河中舟”均已放入湖中。7日一早他们就将开辟出运输码头,并拼好运输用“门桥”。
将在牛栏江堰塞体上,直接进行工程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曾在汶川地震期间成功处置了悬于北川之上的唐家山堰塞湖。
走上牛栏江堰塞体,三总队九支队支队长部建和直言,牛栏江堰塞湖排险工作,将难于唐家山堰塞湖。“主要是道路不畅,除险机械难以进入。另外,堰塞湖堤的石头比较小,排险时控制水流的难度要大些。而牛栏江水涨较快,给部队处理时间较少等。”
据介绍,此次牛栏江排险,将借鉴唐家山堰塞湖的经验。通过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的漕渡门桥,将大型设备运到堰塞湖坝埂上。通过炸药,爆破掉堰塞体内难以破坏的巨型落石。然后挖掘机等工程车修建出一条应急河道,从而将湖水成功排除。
由于考虑到下游泄洪量、群众疏散等因素,目前这些铁军部队正在昼夜进行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