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三注重”走基层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23.10.2015  12:52

宣汉县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实际,将扶贫攻坚与深化“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注重精选载体、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注重精选载体,扶贫方式由“”变“”。 县委始终把精选载体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战略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关于紧扣开发扶贫战略集中开展新一轮“走基层”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创新扶贫载体,优化扶贫方式、拓宽扶贫渠道,让扶贫攻坚既有风向标更有落脚点。一是驻村帮扶工作组驻点扶贫。在县领导联系贫困村的基础上,从对口联系的县直机关中选拨能吃苦、有拼劲,懂扶贫、敢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为每个贫困村组建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推进精准扶贫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做到贫困村不脱贫、贫困对象不达标,驻村工作组不撤离。二是机关干部走基层结对扶贫。常态开展“走基层”活动,持续深化“院坝认亲”“108群众工作法”等为民服务新模式,每名机关干部深入联系村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帮助其解决吃水、行路、看病、上学、农业生产等实际难题,切实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截止目前,全县4200余名机关干部先后深入联系村结对认亲14700余户,为群众办实事1375件。三是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引领扶贫。坚持凡提拔必下、凡新进必下、凡后备必下 “三必下”原则严把派选标准;推行个人自荐、单位推荐,接收组织部门复审、县委常委会定审 “两荐两审”模式严把派选程序,选准选优贫困村第一书记。同时,通过公告倡议、发函邀请、综合遴选等方式,加大从热衷家乡建设的离退休干部、有志于服务基层的技术人才、热心公益的“两新”党员中选拔第一书记的力度,真正把政治素质强、奉献精神足、专业技术好的各界优秀人才选拔到第一书记岗位上来。目前,全县211个贫困村已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

注重落实责任,扶贫压力由“”变“”。 县委始终把压实责任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召开县委全体(扩大)会议,动员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举办扶贫攻坚万人誓师大会,传递压力、增添动力,切实把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开发扶贫战略上来。一是实行“党政同责”制。全面落实开发扶贫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扶贫攻坚工作,成立扶贫攻坚办公室,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3-5名工作人员担任扶贫专干,保障工作条件,细化责任落实,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未完成年度任务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并对该单位年考核“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二是层层签订“军令状”。各乡镇和县直部门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负责对全县“走基层”和开发扶贫工作的日常指导,动态监管扶贫对象和脱贫任务。截止目前,122个县直部门、54个乡镇和211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动力全面激发、压力逐级传递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考核评比赛实绩。制定《驻村工作考核办法》和《院坝服务管理办法》,推行乡镇党委、派出部门、县委组织部“三级联考”制度,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逗硬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每月随机选择3-4个乡镇召开扶贫攻坚现场会,逐村看扶贫成效,检验发展实绩,让各地各单位在对比中找差距、知不足,在交流中明方向、添举措,全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注重过程管控,扶贫成效由“”变“”。 县委始终把过程管控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保证,采取联席会议实时研判、专项督查全程督导、工作日志跟踪管理等方式,持续强化扶贫攻坚工作监督管理,有效保证扶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一是联席会议实时研判。成立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其他县级领导为副主任,县直相关部门和54个乡镇为成员单位的扶贫攻坚联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移民局,每季度由县委书记主持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成员单位轮流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共同研判扶贫工作遇到的难点难题,做到问题及时破解、矛盾及时化解。二是专项督查全程督导。县委组建由退休正科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7个督导组,采取查考勤记录、项目现场、群众口碑等方式,分片区对驻村帮扶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作风不实、帮扶成效甚微的,及时通报批评、督促整改落实,倒逼驻村干部用心帮扶、真办实事。同时,推行督导组每月随机轮换制度,有效杜绝人情督导行为,使督导工作严起来实起来。三是工作日志跟踪管理。统一设计制作《宣汉县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日志》,机关党员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人手一册,详细记录走基层及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并作为考核“走基层”和驻村帮扶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党政网站开辟“扶贫攻坚大家晒”专栏,定期发布各级干部走基层和驻村帮扶工作日志,倒逼各级党员干部紧起来、动起来。

(宣汉县委组织部——粟 博 黄红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