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9央企少计利润超29亿 8央企发放数亿隐形福利

21.06.2014  17:20

审计署昨日发布了11家央企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有的企业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到位;有的企业部分投资项目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的问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挽回避免损失近33亿

2013年,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对11家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资产量占企业资产总额的50%以上。这11家央企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5月31日,相关企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194项,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厅局级干部32人。同时,按照审计要求,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1.78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对提出的62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下一步,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此外,本次审计查出一些企业的个别人员涉嫌经济违法违纪线索,审计署已将有关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待查处结案后再予以公告。

国资委:督促企业整改

11家被审计央企昨日均在官网公布了针对审计署审计报告的整改情况,称大部分问题已经整改落实,并表示将吸取教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控能力。

国资委认为,审计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内部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在被审计央企中普遍存在。作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国资委将督促相关企业深入剖析原因,对症下药,认真落实整改,并要求中央企业探索建立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寻求治本之策,着力解决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