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企业“准生证”名单即将揭晓
婴幼儿奶粉企业"生死大限",即将揭晓。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5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总局”)关于婴幼儿奶粉的“认证”工作进行说明,届时将会公布哪些企业通过了此次审核,这次发布会并不是针对此前的"九部委",而只是针对食药总局,工信部和质检总局此次并不公布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不公布未通过乳企名单
对此,食药总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食药总局经过一年左右的审核工作,这次发布会只是一个阶段性总结,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次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名单也是国务院新闻办定的,在国新办开发布会也是那边定的,此次并不会公布未通过企业名单的名字。
2013年1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部署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这个审查细则规定国内127家乳企必须重新申请并获得乳粉生产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将不得从事婴幼儿乳粉生产工作。新规对自检自控奶源、乳企的仓储、脱包、投料和灌装等都有苛刻的要求。
为落实好新细则的落实,国家药监总局制定了时间表。2014年5月31日,将是奶粉企业的生死大限,到时将会公布详细名单,谁通过了,将会一目了然,没有通过的将会被整顿,可给予2年的停产整改时间。
与此同时,此前的一份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报批稿,尚待最终定案),目标是5年后,国内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前十大国产品牌奶粉集中度超过80%。
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和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此前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给予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对此,工信部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上述方案国务院办公厅正在审批中,还未走完程序。
奶粉企业花重金“闯关”
为了通过这次换证审查,不少乳企斥巨资对工厂进行了整改和改造。5月27日,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向本刊记者透露,为通过此次审核飞鹤耗费的改造资金约为1亿元。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5月5日晚,45家企业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5家。
此前的5月16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企业约谈会和媒体发布会一起举行。约谈的对象是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四家上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负责人。发布的内容,是这四家企业都通过了堪称“生死大考”的更换新生产许可证,这四家企业共投入1亿元进行规模不等的整改和改造。
据称,上述四家企业生产许可证都于3月20日到期,所有企业换证申请于今年年初开始。到4月底,四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均已通过生产许可审核,获得了新证。新证有效期到2017年4月底。
“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换生产许可证的截止日期是5月31日,上海不仅提前完成,还做得更进一步。”上海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顾振华对外介绍说,为顺利通过这次换证审查,四家企业提前进行了规模不等的整改或改造,总投入超过1亿元。其中,“花冠”的生产车间几乎重造。
对此,伊利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伊利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管理一直有着比较好的基础,这次并没有花费多少钱,到今年2-3月份,伊利集团所有婴幼儿配方粉生产工厂全部通过审核。
除了对国内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进行重新“认证”外,海外进口奶粉也同样遭到了严格审核。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自5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实施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管理,非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乳品不得进口。而根据国家认监委日前公布的首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共有过千家国外乳品生产商获得通行证,其中41家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
据悉,在获得认证的41家奶粉生产商认证名单中,不少知名奶粉生产商及其洋奶粉品牌基本在列,包括达能、恒天然、雅培、雀巢、惠氏、美赞臣、美素佳儿等。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奶粉“认证”会导致至少三分之一的国内乳企退出市场,而进口“新政”将淘汰近半进口奶粉品牌,对于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环境有利,但由于目前占国内市场份额较高的“洋奶粉”品牌基本都获得了通行证,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竞争将依然激烈。(财经国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