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川天府新区如何迈入新农村3.0时代

17.07.2015  11:57

 

配套齐全、产村相融的天府新区新农村。

2014年10月,中国经济版图上再添一颗璀璨“新星”——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升级成为第十一个国家级新区。辖3市7县(市、区),面积1578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这个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建设中,核心区70%以上的幅员面积定位都市现代农业。将新区农业建成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迈入新农村3.0时代——

        未来的新区,农业,将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高端的同义语。

        统筹规划——

        都市现代农业、美丽新村建设、农村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层自理自治“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努力实现三农“强美富

        坐拥“天府之国”最优质自然禀赋,紧贴成都这座西部最具实力活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天府新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着千年古都的历史传承。从2011年规划建区之初,“四化同步”“四态合一”“独立成市”的规划理念就深刻进新区建设者们的脑海里,要以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为目标,构建“一城双核、双核共兴”发展格局。

        在这张拉动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兴增长极的规划蓝图中,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是底色。

        7月,艳阳高照。位于“中国冬草莓之乡”的合江镇南天寺村莓园新村,错落加组团、前庭带后院的124栋简欧洋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依托地理标志农业品牌,成为产村相融发展的一处美丽剪影。

        新村全方位对“四态合一”理念进行了实践:一是按照“洋房配田园”的原则打造小区优美形态;二是引导农民“坡种树、角种花,中间菜园加篱笆”培育小区花园生态;三是采取“一田一公园,一居一旅社”模式发展休闲风情乡村旅游服务业,培育小区合理业态;四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小区最佳文态。

        与此同时,草莓乐园、草莓农庄、草莓科技园等一个个精品农业园区布局新村,成为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典范。村民贾志祥住进新房后,将家里2亩地出租,坐收每亩千斤大米租金,一边园区打工一边持证上岗为小区住户维修水电,一年下来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更让他惊喜的是,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家也有“乡味”:占地300平方米的群宴点保留了农村“九斗碗”传

        统,“40、50桌坝坝宴随便摆,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按照“串珠成线、集中连片”思路,天府新区规划了都市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环线、生态农业景观保护带以及农业高端产业孵化园、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天府农耕文明体验园等“一环一带三园”农业产业区,出行便利,成为每一个农村家庭对生活配套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区域醇熟度的重要依据。

        紧靠逶迤多姿的龙泉山脉、两条高速过境、东山快速通道将城市组团与生态功能区无缝衔接……永兴镇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将目光锁定高端精品农业,正着力打造成集生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完善、产业互动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于一体的统筹城乡样板田。

        永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用2-3年时间种植4500亩“胭脂脆桃”,实现花果满山。同时与四川省农科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进桃树新种,延长花期,保证全年时鲜水果不间断:“6月底有60%的桃子成熟上市,8月中旬有20%,9-10月还有20%,四季可摘、可赏、可玩。

        从单纯满足居住功能的新农村1.0到相对集中、有规划的2.0,再到有产业、有配套、有基层组织的3.0——天府新区正在打造成农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管的“四自管理”先导区:按照党支部+议事会、监委会、管委会+楼栋长+社会组织的“1+3+1+N”模式,每一项具体事务都让农民自愿选择、阳光操作。

        给村委会办公室添置一台空调,要经过20多人签字通过……拆乡并镇后3个村合并的干塘村村支书佘登林打趣叫“万万没想到”。每逢周一例会他就干两件事:安排工作和提交议案。“从村上到组上,每一项经费支出都要报议事会讨论,由村民委员会公示、执行。”佘登林说,全村7.9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集中到两个小区,面积大、人口多,党员也多,“7月底小区将成立一个党支部,组织57名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小区进入规范化建设管理。

        创新发展——

        有机整合生态、生活、生产要素激活“第六产业”,农业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三景融合”打造和谐共生新型城乡形态

        与之前1.0、2.0版本不同,3.0时代的新农村建设急需整合要素,发展产业——这是天府新区上下的共识。

        自2007年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宅基地、承包地、林地、农村房屋已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天府新区成都核心区正在按照全域整治的理念,结合土坯房改造,采取政府投资、引进社会资金投融资和农民集体自主实施等三种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预计未来五年将投入整治资金近百亿元。

        “依托一产做景观,做好景观强三产”——三星镇以实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为突破,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整合资金,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镇先后整理农村土地5494亩,19个聚居点2482户农民住进了功能齐全的幸福美丽新村,杨梅、草莓、蓝莓、龙星桃、大红枣、云崖兔、虫草鸡等七大主导产业带动增收,一个“锦绣田园、七彩三星”特色小镇已初具风貌。

        红顶蓝边、黄墙白沿,一排排别墅错落散布在竹林掩映间……现在的南新村,就像一个欧洲小镇。除了“养眼”的房子外,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室、医疗室、垃圾回收站等公共配套也一应俱全。村民祝大明定期到村卫生站“健康舱”体检,“只要往舱里一站,很快就完成各项身体健康指标检查,还能通过红外线感知技术检测早期癌变。”祝大明笑言现在的日子比城里人过得好:“所有住户凭身份证都能办一张卡,每次体检只需两块钱。

        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产品制造和精深加工为辅助、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和健康养生为支撑,重点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标准化、智能化都市现代农业项目——新区逐渐显现的区域价值开始吸引众多企业竞相逐鹿于此。

        位于太平镇的紫颐天堂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正是政府“筑巢工程”引来的一只金凤凰。项目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将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和成都平原人文自然要素融入薰衣草种植及全产业链发展中,形成了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打开手机APP,实时观测水质状况、控制设备增氧投饵……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天府新区丹龙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套智能养鱼步骤也凸显着科技力量:在主养池中放入自动测定溶氧、有害盐类的探头,全电脑、手机操作,自动设定设备开启时间,实现了养殖移动终端全程控制,同时,三级固液分离池、鱼菜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基地零污染、零排放。

        2015年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成立股份养殖公司,也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日前,日本一家锦鲤科技公司与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对方以新技术、新品种入股,优势互补,形成贯通种养、加工和营销的大产业链条。“去年产值8000多万,今年预计能破亿元。”理事长李成龙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底气十足。

        据悉,当前天府新区正处于“白纸画图”的重要阶段,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形态和建筑群落,推进自然生态本底与现代城市人居有机融合,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把都市现代农业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第六产业”,未来的新区,即是一座现代农业开放之区、望山见水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