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再造一个“新成都”
13.03.2015 11:39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其中, 成都片区规划范围为1293平方公里, 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2%。 成都片区不仅面积大, 开发条件也最为成熟, 产业基础也最好。
“白纸画图, 平地立城”的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正在发生激动人心的巨变, 将“再造一个新成都”。 事实上, 再造一个成都有两层含义, 一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二是再造一个城市核心区, 与成都市现有的中心城区呈“双核共兴”之势。
双核共兴极核牵引
以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为起点, 沿着人民南路、 天府大道一路向南, 构成了成都市地理上的“中轴线”。 这条轴线首尾连接起成都市中心城区和市区南部, 被称为“百里中轴线”。
在轴线的两头, 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成为双“核”, 在成都立城优城的战略推动下呈现“双核共兴”格局。 天府新区正在成为牵引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引擎。
这条中轴线, 也构成了天府新区的“龙骨”。 在天府新区的规划中, 这条轴线串联起“天府新城”“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 “龙骨”的东西两侧, 分别连接空港技术产业功能区、 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 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等几个不同定位的功能区, 从形态上看, 大致像一个“蝶”形分布。
一切都是新的。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核心区的行政中枢、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办公大楼就坐落在天府大道路边。 目前, 这个国家级新区成都片区的在编工作人员不到160人。 高度精简的机构建制下, 有些部门要对应超过20个职能局的职责。
沿着这条轴线走进天府新区的腹地, 可以明显感受到由平原向丘陵的过渡。 在不太远的将来, 这里将变身为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新极核, 高端业态、 现代形态、 优良生态和特色文态将在这里聚集、 融汇和共振, 并辐射广阔的内陆腹地市场。
力推创新发展 做强产业优势
国务院为天府新区确定的核心功能是“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即内陆面向欧亚的对外开放门户、 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制造业基地以及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 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这样的功能定位有其现实依据。 虽然不沿边不沿海, 但成都在担当面向欧亚的开放门户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双流机场是国内四大航空枢纽之一, 已开通国际航线80条, 2015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4000万人次, 和国内外共180个城市建立起了空中航线, 成都还是全国第四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 2013年,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班列的开通, 进一步强化了成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国务院关于天府新区的产业定位也带有鲜明的“成都印记”。 成都近年来在电子信息产业、 汽车制造业方面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 高端服务业也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天府软件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软件园, 高新金融总部商务区的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此外, 科教与人才、 宜人的气候环境以及城市丰厚的巴蜀文化底蕴也让成都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格外引人关注。
天府新区成立伊始, 就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集约高效、 绿色低碳”被视为新区产业的核心定位, 与之相吻合的是轻资产运作、 低能耗、 高智力支撑、 高比较效益的新兴经济。 创新科技城被视为整个天府新区的创新策源地。 据悉, 目前成都主要是围绕聚集高端的创新研发资源做工作, 比如跟大学科研院所对接, 希望引进大学科研院所的新型研发机构, 建立重大创新平台。 同时打造创业的平台和载体, 孵化一批中小科技型企业, 打造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目前,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已经出台了产业鼓励发展目录, 重点鼓励发展互联网大数据、 科技研发与创业设计、 智能制造、 创新型金融、 会展博览、 商业服务、 战略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产业。
成都天府新区培育的科技企业——中鼎国经量子生物科技已于2月中旬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随着中国量子技术单光子源技术的世界性突破, 量子技术主要用于量子通讯、 量子互联网、 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据相关专家预测, 量子经济的发展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经济增长极, 量子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 这是成都天府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成都天府新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汇聚全球性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为重点, 以大力营造体制优越、 机制优化、 政策优厚、 服务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为主线,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成都天府新区正努力打造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平台,奋力建设带动全省、 辐射西部、 面向全国、 影响世界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驱动策源地和绿色低碳环保的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
高端人才高端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要素, 是高端人才的聚集, 产业发展与企业壮大, 人是核心资产。 作为中国西部人才和科技重要基地, 成都市各类人才总量约为334万人, 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西部地区第一。 既然人才是核心, 那么如何留住人才便是关键。 除了配套基础设施、 医院、 学校, 成都还通过开放透明的政策来留住人才。 据了解, 天府新区正在利用传统的服务大厅、 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方式来创新服务体系。 例如, 对企业推行的“管家式”服务, 囊括了政务服务、 生产服务、 生活服务, 并把这些服务用政策的方式固化下来。
2014年10月28日,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出台《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办法》, 为七大重点产业提供了首个系统性产业扶持发展文件, 对符合产业目录的企业提供工商登记支持政策、 金融服务支持政策、 产业资金支持政策、 场地支持政策、 人才支持政策、 知识产权支持政策、 专业招商支持政策等优惠政策。 该办法除了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的普惠措施之外, 还针对顶尖人才制定了专属政策。
根据规划, 天府新区发展目标分三阶段, 2015年为快速起步、 重点突破的阶段,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 人口规模325万, 城镇建设用地建设规模350平方公里; 2020年全面铺开形成框架; 2030年, 优化提升, 持续发展,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 人口规模达到600万。
目前, 天府新区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呈现高位发展态势。 据成都天府新区工商局统计, 过去一年, 天府新区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占新增市场主体94%, 注册资本新增87%; 现代服务业发展尤为迅猛, 交通运输、 仓储业, 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等产业的新增户数排名靠前, 其中, 软件开发业新增97户, 注册资本达5.65亿元, 更有不少注册资本上百亿元的公司入驻新区。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13.03.2015 11:39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