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屋村“涅槃”看高县扶贫开发新路径

13.02.2015  11:47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四川省高县大窝镇大屋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全村有建卡贫困户103户358人,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经过两年扶贫攻坚,全村新栽茶园6000多亩,公路硬化15公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26元。该县县委书记张世炜说,大屋村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套、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综合扶贫之路,给全县扶贫工作提供了蓝本。

  规划先行,定准航向扬帆启航

  高县在掌握全县贫困情况基础上,从最为贫困的地方着手,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通过精准定点、找准问题、选准路子等方法,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科学有效。

  针对大屋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住房极差、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人心涣散等诸多情况,定点帮扶单位科学制定了《大屋村发展规划(2012~2016)》。《规划》提出了“三年脱贫,五年致富,再造一个春风村,建成宜宾后花园”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主导产业强村、科技服务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抓规划、抓畅通、抓产业、抓帮扶、抓民俗、抓新村”的“六抓”举措,把发展茶园、无公害蔬菜、生态养殖列入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把发展特色休闲旅游、老年公寓等项目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了3年帮扶重点:硬化村组道路16公里、生产便道20公里、连户路5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沟渠14公里,建蓄水饮水池47口、沼气池40口,五建三改40户;发展茶园6000亩,推行茶园套作水果和花卉;新建村级活动阵地200平方米,建设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同时,中信银行成都分行、宜宾市委宣传部等省、市、县定点帮扶大屋村;市、县、镇帮扶干部分成7个工作组进驻大屋村,织成一张帮扶责任的大网。“有了责任,有了目标,有了具体项目,大屋村的扶贫工作才能迅速落实、才能有力推进、才能见到实效。”张世炜说。

  2012年,大屋村被列入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实施村,2013年又被列入整村推进扶贫村,省、市、县帮扶部门捆绑项目,省、市、县、镇、村、组、农户七级联动,两年投入扶贫项目资金800多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860万元,拉动群众投入资金2500万元,引进业主开发资金20多亿元。

  “大屋村最大问题是路不通,硬化大赵路是扶贫工作寻求突破口的头道关口。”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周剑一语击中大屋村处于困境的要害。2012年10月,该县投资680万元,动工硬化长7.6公里、宽6米的大赵路;2013年7月竣工通车,实现了从大屋村到宜宾主城区20分钟车程的目标,转瞬间,交通劣势变成区位优势。

  产业富民,生态茶叶破茧成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主导产业是农民脱贫的主心骨。大屋村的海拔、土壤、气候适合茶叶生产,当地种茶历史已有40多年,且茶叶是高县农业产业支柱之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扶贫工作决定首抓茶叶产业。

  为更好地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扶贫移民局制定了《大屋村连片开发实施方案》,定点帮扶部门制定了《帮扶规划》或《帮扶意见》,明确了“户户见帮扶干部、户户见帮扶措施、户户见帮扶实效”的责任体系,大屋村103户建卡贫困户迎来了各级联系帮带干部。“我已记不清帮扶干部到我家来了多少次了,翻田挖地、搬来茶苗、帮助栽植,干部们挽起裤脚、说干就干;而且还经常送钱送物,仅去年送来的肥料就有2000多斤,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大屋村1组特困村民刘天其说。2012年和2013年,刘天其先后新栽优质茶园15亩,新修三层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女儿和女婿外出回乡,除了管理茶园外,还就近到农家乐做零工。

  “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了让茶叶产业得到持续发展,该县引进早白尖公司入驻大屋村。早白尖公司计划投入1.1亿元,建成生态茶叶基地、生产和办公用房、体验房等,建成集茶叶科技研发、现代茶叶种植加工、文化体验、特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带动1万亩基地农户年增收5000万元,300余名劳动力务工收入1000万元。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经竣工,600吨红茶和400吨绿茶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

  “以前,销售茶叶是卖给商贩,在早白尖公司来之前,独芽最高卖过每斤35元,而今年卖到了70元,平均50元。”2组组长王圣才说。引进龙头企业不但能确保茶叶品种有保证、技术服务有保证、茶叶销售有保证,而且还能给地方经济带来活力,给农民带来新理念。2013年1月,早白尖二期工程“山·水·茶”生态园区在眉目湾动工,目前已建49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1座,环湖800亩土地将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区。

  整村打造,生态引领阔步向前

  大屋村的扶贫开发上,省、市、县各级各部门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共同发展”的原则整合资金和力量,实行产业、路、水、房、园、文化、旅游多轮驱动。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捐款40万元,用于大屋村危房改造工程;宜宾市委宣传部协调为大屋村协调110万元项目资金;市、县城管局投放风貌整治项目资金20万元;县交通局除了大赵路硬化外,投入乡村公路、产业路、连户路建设资金80万元;县水务局投入病险水库整治资金50万元,投入30万元建设库区公路,投入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资金9万元,投入群众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10万元,整修山坪塘3口;县畜牧局投入规模养殖场建设资金10万元,新建生态黄牛养殖场1个;县财政局投入一事一议资金18万元,公共设施维护资金5万;县计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局、县残疾等部门也将项目倾向大屋村。今年,土地整理、美丽新村、“五小”水利工程、“万亩林亿元钱”等项目也相继落户大屋村。

  目前,豆沙坝集中居住区已建成风格独特的川南民居,首期入住70户,配套完成25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幼儿园、村卫生室建设正加紧前期工作,宜宾城区已开通到大屋村的公交车,终点站设在豆沙坝。同时,投资1000万元的云锋湖度假村一期竣工,建成700平方米的星级农家乐、200亩生态花卉和生态水果园区、年出栏400头的生态黄牛养殖场;投资6000万元的林峰休闲园区完成生态养殖场、生态农庄建设,47幢别墅群即将动工;投资20亿元的黄荆沟水上旅游乐园项目已完成2000亩土地租赁,老年公寓群前期工程顺利推进。

  “我们绝不引进污染企业,大屋村走的是生态发展之路,我们要通过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综合发展方式,促进大屋村持续迸发活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快乐。”大屋村党支部书记马六生坚定地说。大屋村正是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坚实地走出了一、二、三产良性互动的现代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