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抓扶贫 共同致富奔小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渠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以深入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快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来,完成脱贫77333人,实现了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全县人均增收水平的目标。
一、统筹布局,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
渠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总人口近150万,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全县有贫困村130个,2013年末贫困人口145342人,贫困发生率11.97%。结合渠县实际,坚持多规衔接,将扶贫开发与县域交通、农业产业、新村建设有机结合,科学编制《渠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结合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同步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渠县县委外宣办供图)
一是围绕县域交通搞规划。对接县域“一环、三横、四纵”交通骨架和城区3条、沿渠江2条救灾生命通道,规划在全县130个贫困村建设农村公路、村社道路、入户路和生产道路840公里,实现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村、社全部通公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网络,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落后现状,奠定加快发展基础。
二是围绕新村建设搞规划。围绕全县2647个新村聚居点规划布局,规划改造农村危旧房247户、“五改一整治”584户、新建农村廉租房207套,切实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确保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配套规划饮水、用电、供气、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1+N”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
三是围绕农业产业搞规划。依托全县7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和5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规划贵福镇、临巴镇、青丝乡3个连片扶贫产业基地1.1万亩,配套规划满足生产需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规划在三板乡神山村、贵福镇寺垭村等村发展乡村旅游,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二、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扶贫攻坚任务
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整村推进和连片扶贫村为重点,以全县小农水和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村社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46.2万元,其中县本级投入财政资金640.7万元,新建微型水利102处、渠系配套110公里,整治山坪塘117口,改造机电提灌86处,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100万立方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49处,解决2.1万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造县乡道路142公里,村道和入户路498公里,生产道路642公里。完成农村10千伏以下电网投资1360万元、户表1160户,解决21个贫困村无电问题。
依托7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集中建设优质干果、优质蔬菜、优质粮油基地和现代畜牧养殖小区,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渠县县委外宣办供图)
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依托7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因地制宜,集中建设优质干果、优质蔬菜、优质粮油基地和现代畜牧养殖小区,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840万元,其中县本级投入财政资金280万元,扶持74个贫困村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2.8万亩、现代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60个,培育种养大户14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92个、家庭农场10个,积极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把扶贫解困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和农村廉租房建设试点工作为抓手,按照“改、建、保”的模式,加快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廉租房建设。同时,结合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同步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三年来,全县新建成新村聚居点20个,其中改造提升旧村落6个,“五改一整治”4个,新建1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户,建成农村廉租房240套。
四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重点加大“9+3”免费教育支持力度,扩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助学规模,加强对贫困人口劳务扶贫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实施“凤凰孵化工程”公益活动、县团委开展助学活动,筹措资金300万元资助180个贫困学生免费上学。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开展计算机操作、服装、电工、焊工、厨师、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分期分批培训符合条件的贫困户5967人,实现培训率、结业率、办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2%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择业就业能力。
五是加大政策扶贫力度。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用好用活五保供养、孤儿、灾害救援、医疗救助等现行救助政策,把低保标准与贫困户的高龄失能老人与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我县贫困户参加低保共8721户、21528人,参加五保共1653户、1838人。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乡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环境治理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存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交通便利的贫困村(社区)的生活垃圾全部运送到县垃圾处理厂填埋处理,边远贫困地区也加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以全县小农水和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村社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渠县县委外宣办供图)
三、改革创新,健全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树牢“大扶贫”理念,充分发挥各类扶贫力量的作用,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健全干部驻村扶贫机制。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机关干部“下基层”、乡镇干部“住读”结合起来,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的要求,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三年来,全县选派500名机关干部,组建125个帮扶工作组,蹲点帮扶59个贫困村、176个贫困户,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根据新的识别办法、标准和省测算基本识别规模,采取“五抓五到位”(抓宣传,政策贯彻到位;抓培训,精准识别到位;抓关键,工作落实到位;抓协调,部门配合到位;抓督查,整改落实到位)措施,开展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全县识别贫困村130个,贫困户58703户145342人,贫困户、贫困村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三是健全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坚持整合扶贫、交通、水务、住建、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确保贫困地区年年都有新变化。以完善制度监管、政府监管、群众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监管体系,保障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年来,涉农部门用于农村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扶贫,共13426.36万元,达到项目资金总额的80%。
四是健全社会参与扶贫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扶贫网络,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精确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三年来,全县引导各类社会资金8345.5万元投入到310个扶贫开发项目,2个省级部门、21个市级部门、123个县级部门、60个乡镇和1000名干部职工,与59个贫困村、600户无房户、58703户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累计捐款捐物1027.524万元。
下一步,渠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目标任务。为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