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4年找到18个动物新物种 让四川田鼠“复生”

04.07.2014  10:53

  

  刘少英手拿四川田鼠标本。

  四川专家24年里找到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18个新成员,还让从恐龙时代幸存下来的四川田鼠“复生”——

  核心提示

  四川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海拔落差约7400米,在178个自然保护区中,蕴藏着难为人知的“生物秘密”。3个科研单位10位专家携手,历经24年科研,于今年6月正式公布“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技术研究”的成果:发现新的动物物种18个,100余种植物为中国或四川新分布。

  □四川日报记者 王成栋/文 吴传明/图

  成都锦江区下沙河铺街44号:位于塔子山公园对面,周围是待施工的寂静的工地。

  即便是邻近的住户,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保存着15000余号动植物标本,规模位列全国前三,里面不少藏品是川内、国内唯一,世界稀有。

  这里就是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

  6月18日上午,在实验室里,小型哺乳动物学专家刘少英从标本柜中拎起一个四川田鼠标本,仔细地打量着,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标本柜中,有30只大小不一的田鼠标本,显出四川田鼠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状况。

  一场关于物种发现之旅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成果之巨: 18种动物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 四川田鼠百年后“”而复生

  刘少英手里的田鼠标本,会让一般人毛骨悚然,但在刘少英眼中是绝对的宝贝。

  刘少英说,全世界范围内,四川田鼠的标本只有两份。一份在成都,有30只标本;另一份存放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只有9只标本。

  作为稀有哺乳动物,四川田鼠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在103年之前的1911年。当时,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威州(汶川)发现了它的踪迹,并对其命名。然而,此后再无其出没的文献记载。

  四川田鼠,生活在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种哺乳动物,它最大的特点是牙齿比一般田鼠要短,适应能力很差,生理机能比较原始,对生态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不喜欢和人类共居。作为一个古老鼠种,它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从第四纪冰川时代幸存下来,如今生存范围很小。

  作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技术研究”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刘少英说,按照生物学界的惯例,一种野生动物如果50年内没有发现其踪迹,就意味着种群已经灭绝,“一百年没出现,国际国内生物学界就都认为它不存在了。

  而此次全省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不仅重新采集到四川田鼠的标本,而且明确了四川田鼠的大致活动范围和种群数量,“活动在茂县辖区大概一百平方公里内,数量近万只。

  类似于“四川田鼠式”的重大发现还有许多。比如在红原县、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分别发现的若尔盖游蛇、四川温泉蛇,是青藏高原之外地区首次发现温泉蛇的分布,对于我们认识三江并流之后的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的物种分化,将带来巨大贡献。

  而项目组通过梳理,认定我省在过去24年新发现120余个物种,其中100余种植物为中国或四川新分布,而18种动物则为世界范围首次发现。

  这意味着什么呢?

  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周古鹏举例,在课题组新发现的物种里,哺乳动物有4个。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累计发现哺乳动物新物种才33个,属于中国人发现的为23个,其中四川占据了4个;而在短短的24年内发现18个新物种,其速度和效率,不仅冠绝全国,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