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478元 增幅全国第四

03.03.2015  09:26

今年以来,成都市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要求,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各项惠农措施落实到位,有力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今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2014年成都市农村居民收入形势分析,2014年农民收入增长稳定,增速领跑城镇。

   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478元 增幅排全国第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478元,同比名义增长11.5%,比2013年回落1.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65元,同比名义增长9.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26:1,比2009年缩小0.36。差距不断缩小。

  2014年全年,各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及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小幅上升。2014年,与全国比较,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比全国高出3989元、名义增速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与全省其他市州比较,绝对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75元、在全省排位第1位,名义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同,在全省排位第15位;绝对值和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第9位、第4位。2010-2014年,在14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排位小幅上升、增幅排位波动上升,绝对值及增速排位均优于城镇居民收入。

  近五年,成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分别为8205元、9895元、11501元、12985元、14478元,排位分别为全国第11位、第10位、第10位、第10位、第9位,呈小幅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5.1%、20.6%、16.2%、12.9%、11.5%,排位分别为全国第5位、第2位、第2位、第4位、第4位,呈波动上升态势。

   收入增长进入新常态多因素制约增长

  2014年,成都市GDP同比增长8.9%,比去年回落1.7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长新常态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同步放缓,进入新常态。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务工人数增速放缓也同时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因素之一。产能过剩、建筑行业不景气,务工收入增幅回落,共同影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据农民工监测数据及市相关部门数据,2014年,成都农村务工人数同比增长仅6%,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去年减少1.5万人。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农村务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此外,农业连续增产压力增困难加大,养殖效益难以大幅提高,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据了解,目前,农业及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90%以上。据粮食大县监测调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及二三产业发展等原因,成都9个大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同比下降3.4%,粮食减产1.3%,连续增产压力较大。养殖业深度亏损,生猪产能淘汰明显,存出栏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养殖效益难以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