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特色发展 壮大山区经济

09.06.2015  09:48

(通讯员 栗那针尔)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山区经济绿色发展、高效发展、集约发展,推动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扶持机制,着力构建彝区同步小康的新格局。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上不断探索实践,为建设“山清水秀、富足文明、人民幸福、同步小康”新峨边打下坚实基础。

 

一、多元投入,夯实基础

 

坚持把基础建设作为山区农业的核心工程,整合项目、资金和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是综合扶贫主导基础升级。抢抓大小凉山扶贫开发机遇,实施综合扶贫十个专题,总投入近14亿元。以彝家新寨和产业建设为抓手,同步配套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成特色鲜明、产业配套、基础完善的彝家新寨60个,整体推进彝区面貌大改观、基础大提升、民生大改善。二是地灾治理改善生产条件。积极争取“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2.7亿元,其中投入1.14亿元治理地质灾害隐患197处,投入1.5亿元实施产业重建项目64个。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理土地1.2万亩,新增耕地1481亩,新增经济效益400余万元。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整理,推进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政策扶持巩固基础保障。近年来制定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2个,制定农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8项,安排农发资金2000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5亿元,重点扶持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生产能力等建设,放大政策扶持效应,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二、扭住特色,优化产业

 

坚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立足山区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山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一是特色种植发展加快。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10万亩,建成高山蔬菜基地3.5万亩、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马铃薯标准示范基地7.6万亩,新建、改建茶园基地6700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47%,产业带动面达到70%以上,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2013年试种玛咖取得成功,开辟了特色种植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特色养殖渐成规模。以市场需求定位养殖品种,特色化发展川黑猪、野香猪、大恒跑山鸡、野鸡等主打品牌,建成现代标准化养殖场35个,养殖小区8个、无公害基地3个、畜产品加工企业3个,生产高端畜禽产品9个,畜牧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5%。三是生态旅游加速突破。推进黑竹沟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围绕“黑竹沟百里长廊”布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为山区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三、创新模式,打造亮点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马铃薯产业,培育和打造马铃薯产业亮点。一是建立山区脱毒繁育体系。整合脱毒马铃薯良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建成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实现脱毒种薯的品质优选和升级换代。分类在中山区建设生产种繁育基地,在高山区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形成全县马铃薯原种基地、生产种基地并举的局面。二是创新特色农业种植模式。利用山区独特气候特点,理清“重点打造冬作马铃薯、适度发展秋作马铃薯、稳步推进春作马铃薯”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大渡河流域和官料河流域低山河谷地带为主线,发展冬作马铃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大春抓钱、小春抓粮”。利用秋作马铃薯生长期短,管理简单的优势,引导农民适度发展秋作马铃薯,解决低山区农民“菜篮子”和“钱袋子”问题。稳定春作马铃薯播种面积,有效提高马铃薯增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集成山区高产种植技术。组建马铃薯技术创新推广转化团队,积极与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合作,创新马铃薯“精整地、脱毒种、定距播、包厢肥、双覆盖、叶面肥、综合防”等关键技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推广。

 

四、精品高端,彰显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思路,推动农业特色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以精品农业彰显山区经济效益。一是科技引领增效。广泛开展“院县联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与省农科院合作,错位发展市场价格高的冬作马铃薯,旱地高产净攻关、水旱轮作高产攻关、薯/玉/蔬三高种植亩产量创全省3个第一,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良繁基地,成为全省第4个马铃薯产业重点示范县;与省畜科院合作,实施品种技术改良,培育高端畜牧产品,“川黑1号”、“大恒肉鸡”等成为高品质、高价值的代表,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高端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支撑。二是创新模式增效。组建科技创新推广团队,强化高效农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良种、良方、良法、良壤”四轮驱动,集成马铃薯、玉米、蔬菜丰产技术体系,创新水旱轮作、“薯/玉/菜/菜”四熟模式,实现“吨粮万元”,在全省得到推广,树立了山区农业集约高效发展的典范。三是提升品质增效。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特色农业品质,培育绿色产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2个,“峨边马铃薯”、“峨边花牛”、“峨边藤椒”、“峨边竹笋”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大恒肉鸡等4个畜禽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全县获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为98%,农产品优质率达61%。

 

五、固本培元,长效发展

 

坚持现代精品农业理念,着力健全产业发展机制、打造峨边特色品牌,增强山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性和可持续性。一是扶持带动龙头。对种养大户、专业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制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生产季节流动资金贴息30%、20%政策,近年来县本级贴息150万元,培育壮大一批带动主体。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家,峨边五旺公司实现了由“小作坊生产”到“现代化加工”的蜕变,成长为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全县专合组织达到101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专合组织10家,省级示范专合组织3家。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成为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二是培育特色品牌。制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创品牌奖励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竹海牌”获四川著名商标,“鹰峰香雪”、“雪山玉芝”等4个品牌获市级知名商标,“峰岚调味笋、黑竹沟香辣酱、峨边马铃薯、峨边花牛、金凤凰野鸡”等一大批在市场站得住、叫得响的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峨边玛咖”品牌正抓紧注册。以五旺公司竹笋、蔬菜系列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消费者喜爱产品”、“四川省质量信得过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了牢固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海外。三是强化带动辐射。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健全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绿色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全县龙头企业年加工竹笋2万吨,蔬菜 1.5万吨,茶叶150 吨,腊肉100 吨,绿色农业加工产值超过2亿元,2014年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1.94亿元。依托龙头带动,2.4万户农户实现增收,产业带动面达到71.3%,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