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召开国际化工作大会全面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

03.11.2017  00:15

10月30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工作大会在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会议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双一流,全面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开创学校国际化工作新局面”。全体在校校领导、院士和高层次人才、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国际交流合作负责人、教学科研单位外事秘书、教师代表、学生(含留学)代表、外籍教师、承办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的全体负责人出席了大会。校长助理王晓茹主持会议。

2014年,学校启动实施国际化战略,这是学校立足于长远发展,为支撑一流大学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在海外引才、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出国(境)交流、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国际化、国际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水平明显提高。

会上,党委副书记晏启鹏从“过去三年国际化工作的回顾”“未来三年国际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未来三年国际化工作的重点任务”“未来三年国际化工作的主要举措”四方面作“十三五国际化工作实施意见”说明。

过去三年,学校海外引才工作成效明显,现有师资队伍国际化效果明显,合作交流层次显著提升,学生出国(境)学习数量迅速扩大,来华留学事业稳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扎实推进,科研国际化不断深入,国际培训异军突起。但也存在整体国际化水平不高、单位间国际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分析完原因后,晏启鹏表示,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差距,奋起直追,实现并跑,进而领跑。

未来三年国际化工作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与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开展工作,以教师国际化为关键,以学生国际化为落脚点,以办学国际化为手段,以氛围国际化为助推,走出一条交大特色的国际化强校之路。未来三年,国际化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培养模式国际化、校园氛围国际化,主要举措为任务细化、明确任务责任制。

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学院代表、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Jacob Odgaard,学院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马征,教师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籍千人Turgay Celik,留学生代表赛蛟在会上作了发言。

翟婉明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情况。他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学科的代表性成效:一、创办国际学术期刊IJRT (Taylor & Francis出版 ),引导了轨道交通学科知识创新与传播;二、创办或承办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ICRT),提升了中国轨道交通学术影响力;三、建立了多个一流国际合作基地,推进了轨道交通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今年10月,“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四、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访,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水平。五、加强了人才国际化培养。六、受邀在国际会议、国外大学做大会主题报告或专题讲座,扩大了我校轨道交通学科的影响。七、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和原创性成果。

Jacob Odgaard从目标、策略、首要任务三方面谈到了关于学校国际化的几点思考。他表示,作为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将通过创造服务于国家战略领域的国际化教育和研究合作等形式,努力推动学院各专业和既有人才的培养,做到更加独特,达到国际水平。

马征表示,信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在历年学校考核中排名第一,主要通过制度、考核、平台三方面开展工作。随后,马征介绍了学院组织制度方面的相关保障情况,以及在国际化教学、科学研究、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成绩。最后,马征表示,今后,学院国际化工作将继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Turgay Celik汇报了关于大学国际化的看法:成立国外校区、国际化管理机构、学生中国际化氛围和经验等。随后,他针对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发表了看法。

赛蛟表示,西南交大是一所待得越久,越热爱的大学。他说,在中国几年的求学中,看到了学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作出的努力。学校从他刚来时的100多留学生,到现在已有近千人,多元文化多元呈现在学校各类舞台上,并已经成为常态。

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向获得“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称号的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获得“英文网站建设示范单位”称号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利兹学院、现代交通学报颁奖。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向机械工程学院钱林茂、信息工程学院范平志、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赵晓彦、高等教育研究所闫月勤、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江欣国、经济管理学院蒋玉石、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马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应松宝、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戴芳政颁奖。


最后,徐飞发表讲话。值此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隆重举行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工作大会,徐飞代表学校党政班子,特别代表顺洪书记,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工作的各级单位领导,各位海外院长以及顾问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国际化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为积极推进学校国际化工作,付出辛勤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徐飞从“学校国际化战略三年来的实施情况”“学校国际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的进一步部署”三方面进行了讲话。

在“学校国际化战略三年来的实施情况”方面,徐飞重点谈到了“2个零的突破和1个载入史册的事情”,“2个零的突破”分别是翟婉明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莫光华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我校文科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1个载入史册的事情”是指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倩参与的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同时,杨倩以学校为署名单位,在nature子刊上发表一篇影响因子为36%的文章。徐飞还说,近期圣小珍教授、程谦恭教授、何正友教授关于国际化方面都有喜讯传来。

在“学校国际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方面,徐飞归纳了五组关系,分别为:“知与行”“上与下”“左与右”“供与求”“政与学”。其中,“知与行”是指国际化共识达成,国际化行动不足。在全校范围内,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不同学院、不同单位间的行动速度和成果存在显著差距。“上与下”是指国际化在院校层面普遍重视,顶尖学者积极参加,但在学科、专业、团队、个人层面仍有迟疑。要做好国际化工作,一定要自下而上,教师是关键、学生是落脚点,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左与右”是指国内部分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我们要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供与求”是指国际上对轨道交通和中国特色的巨大需求和学校的有效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政与学”是指政策环境、文化氛围、校园建设等软环境仍无法满足国际化需求。目前,学校相关政策的针对性、突破性、连贯性、衔接性、一致性存在欠缺,在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有待提高。

在“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的进一步部署”方面,徐飞表示,要进一步打造国际学术重镇,将国际重要学术会议、“111”引智基地等作为表标,提升国际地位;进一步集聚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对标学术国际伙伴,要找到学习的标杆,建立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国际化品牌专业,要“产品要品牌化、品牌要名牌化、名牌要国际化”,要紧抓中国名片“高铁”的品牌效应,通过召开学术会议等形式,打造学校的品牌;建设国别研究基地,助推高铁走出去。

步入新时代,国家层面各项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应看到,学校国际化的范围仍有短板,国际化水平线仍与先进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徐飞希望,一定要继续努力、攻坚克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加快速度、加快进程,朝着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等全方位国际化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