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激发新动力 解密国贫县广安区三大脱贫摘帽法宝

26.06.2016  22:43

 

        小平同志的家乡要在四川率先摘帽。
        广安市广安区是国家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村136个、贫困人口19762户51221人。2015年末,经自查验收全区共减贫3902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96%。今年4月,根据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广安区列为全省5个率先摘帽县之一。
        广安区脱贫摘帽基础良好。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23.1亿元,增幅10.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5.86亿元,增幅28.2%,省市持续加大的支持,区委、区政府确定“2016年摘帽、2018年脱贫、2020年奔康”奋斗目标,将新增财力90%以上投入脱贫攻坚涉及的民生领域,整合落实资金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近日又安排1.2亿元用于2017年、2018年计划脱贫的51个村。
        “我们把脱贫摘帽列为全区2016年‘五大会战’之首,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吹响了脱贫摘帽冲锋号,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全省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为全省88个贫困县特别是丘陵地区贫困县的脱贫摘帽摸索经验、闯出路子。”广安区委书记文建平说。
□大川  齐月
农村因病因残致贫怎么办?
集中供养解放农村劳动力
        集中供养是广安区的“微创新”之一。
        6月18日,广安市兴平镇堤埝村,刚从村小改造成的精准扶贫集中供养中心里,崭新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铺盖一应俱全,69岁的邓柏余照顾身患残疾的妻子和其他失能的贫困村民。“以前为了照顾她,家里地没人种,儿子也不放心出门打工。”邓柏余说,如今妻子住进了集中供养中心,他在这里做服务工作也有些收入,儿子上个月也放心到广东打工了。“我住到这里,哥哥才能在家把地种好。”今年60岁的朱心直是丁坝村人,年轻时因病致双目失明,这些年和哥哥朱心政相依为命。朱心直说,为了照顾他,哥哥不能外出打工,地也种得少。中心刚开办的时候,村干部便动员他,朱心政不放心,亲自来看了好多次才决定把弟弟送到这里。
        “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是难点,为了照顾一个人,往往要束缚一个乃至几个劳动力。”广安区兴平镇副镇长朱小军说,通过摸底调查,全镇有几十户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为将这些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解放”出来,今年3月兴平镇在全市率先试点“集中供养”模式——将没有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到一起照料,根据自愿周一到周五住在中心,周末家人接回家。
        位于堤埝村的这个集中供养中心辐射龙孔、丁坝、九石、文明等周边几个村,三层小楼刷得雪白,院子和屋内新贴了地砖,安装了铝合金门和护栏,电器一应俱全,目前已入住4人。“前期改造花费30多万元,每月运营费在1万元左右。”朱小军介绍,中心能容纳12人,目前已有十几位贫困村民表示了入住意愿,接下来,镇上还将适时扩大规模,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文建平表示,针对全区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的实际,探索开展重病、重残特困人口集中供养试点,由乡镇或村为实施主体,综合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等,利用村级活动阵地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托养,解放重大疾病和重度残疾贫困家庭劳动力。
贫困户动态如何精细化管理?
互联网+扶贫大数据效果初显
        6月中旬,广安市广安区扶贫移民局精扶办主任周业林,来到兴平镇丁坝村一组顾培荣家中,他掏出手机一扫顾家的二维码,顾家的基本情况、帮扶责任人、帮扶记录等关键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大数据平台上实现了实时更新。
        结合实际情况,帮扶责任人市督查办副主任杨国军为其制定了种养业脱贫措施,去年9月还自掏腰包500余元购买了几十只鸡苗、鸭苗。通过兜底政策和种养业,去年,顾家年收入上万元,成功越过贫困线。
        为了对脱贫攻坚效果实时跟进,去年底,广安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二维码管理平台,将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只要用手机一扫墙上张贴的二维码,帮扶联系人、帮扶措施、年收入等信息一目了然。”广安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二维码管理平台已在全市全面推行,让每个干部都心中有本脱贫“”。“广安区有136个贫困村,5万余贫困人口,点多面广,通过二维码管理平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一目了然,也便于社会监督。”周业林介绍,系统由区上运行维护,信息收集主要由镇村干部完成,下一步,将对系统进行完善,引入图片,做到“有图有真相”。
        广安区还将“互联网+”作为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探索“互联网+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让农村因电商“”起来,更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让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广安区大龙乡战斗村,村民已尝到甜头。战斗村2007年开始种植龙安柚,目前已有60多公顷。去年10月,广安区民政局干部张科来到战斗村当“第一书记”。一个月后,他建起淘宝店,两个多月下来,卖出3000多个柚子,最贵的卖到每件78元。张科表示,今年将在柚子的规范化管理上下工夫,并将去年底建成的“广安e站”利用起来,在多个电商平台上销售。
脱贫进程如何推进?
痕迹管理和任务清单来助力
        6月12日上午,在广安区龙安乡集中村6组,汤齐扬夫妻二人正在刚建成的新家打扫清洁,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来到他家查看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你们看,2016年1月收到扶持资金600元、3至5月易地搬迁补助资金13000元……”汤齐扬拿出一本广安区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细数今年自己得到的帮扶措施,“这两年养了这么多鸡鸭,建起新房,今年一定能脱贫。
        “这个记录簿贫困户和村上各有一本,每一项帮扶资金和项目都要做记录,贫困户本人要签字,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集中村村支书伍孝翠说。
        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建玲介绍,今年初,广安市在广安区试点脱贫攻坚工作过程追踪和台账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一本《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涵盖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年收入、帮扶规划方案、精准帮扶痕迹记录等信息,全程反映脱贫动态。“痕迹管理能真实反映资金和项目是否落到实处。比如发鸡鸭、种果树,是否带来收益,不能只听干部说,还要贫困户本人认可。”王建玲说,目前痕迹管理已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三个今年要“摘帽”的区(市)推行,接下来将在全市全面推广。她介绍,对于已脱贫的贫困户,制作《已脱贫户基本现状调查表》详细记录人均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提升改善状况,真实反映脱贫成效,使脱贫验收的基础更加牢靠。
        不仅如此,广安区还充分对接省市17个扶贫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17个年度计划,印发17个专项重点任务清单,将年度重点项目分解到每个乡镇、每个贫困村,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实现扶贫项目清单化和过程化管理,确保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