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回眸2013展望2014
本报制图/卢浩
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
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一年来,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 2 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
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
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举要】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本报制图/龚武 卢浩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
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
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
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
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
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
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
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
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
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
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lO)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
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
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