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回眸2013展望2014

06.03.2014  11:56

  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
  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一年来,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
2
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
  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
  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举要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