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百姓酥油香里“话丰年”

01.03.2017  15:18

 

初春时节,川西高原的天气在冰天雪地和艳阳高照间交替上演。离春耕还有一个月,这正是四川藏区老百姓一年中的安逸时光,醇香的青稞酒、浓浓的酥油茶萦绕着整个新年。

春节过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阿坝县吉祥超市的老板扎西仍忙个不停,“今年生意特别好,我准备去成都补货。

和扎西一样忙碌的还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石渠县色须镇镇长次乃郎加。元宵节刚过,他就和帮扶单位商量起了今年的规划。石渠县正鼓励更多老百姓参加合作社,早日脱贫奔小康。

2016年,全国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四川脱贫人口107万。其中,甘孜州和阿坝州共有406个贫困村摘帽、54194人脱贫。新春伊始,四川藏区老百姓在酥油香里话丰年。

不一样的致富经”:藏族小伙一年获12万元创业扶持

阿坝县麦昆乡日格扎村,是阿坝州有名的绵羊养殖基地,当地不少老百姓靠养羊脱贫致富。然而,日格扎村三组村民冻木共却有着“不一样的致富经”——28岁的他自主创业,养起了藏香猪。

 

四川省阿坝县麦昆乡日格扎村三组村民冻木共和他饲养的藏香猪。(朱虹 摄)

母猪到了产崽期,一次能生产8头左右。相比而言,养羊养牛的出栏率较低,而且大家都养羊,我就想尝试别的。”冻木共认为,藏香猪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2013年12月,做虫草生意失败后,冻木共决心再次创业。这次他看准了藏香猪市场,一次性购买了30头猪。为打开销路,冻木共把用青稞喂大的藏香猪和普通猪的肉价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然而,卖得并不可观,四天才卖出去了一头猪,第一年没赔也没赚。”冻木共说。

去年,为鼓励和支持冻木共创业,阿坝县畜牧局出资10万元帮他扩建猪舍,并购买了20头新种猪。在阿坝县首届青年就业创业座谈会上,冻木共还获得了创业奖励资金2万元。

冻木共的猪舍从30平方米扩建到了100平方米。去年他养的藏香猪已出栏40余头,还接到了阿坝州红原县农家乐的订单。

 

四川阿坝县麦昆乡日格扎村三组村民冻木共自主创业,去年获得了12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朱虹摄)

在阿坝县畜牧局的指导下,冻木共掌握了动物防疫的相关知识,还前往阿坝州若尔盖县学习提高养殖技术。“现在,我养猪更加科学了。”冻木共信心十足地说,等养到500头猪,就请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养殖,把致富经验分享给大家。

冻木共成了日格扎村的养殖明星,也成了自主创业的“模板”。他的成功,得益于阿坝县2015年启动实施的“千人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计划”。

据了解,针对不少藏族青年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导致就业信息闭塞、就业渠道单一的问题,阿坝县提出用5年投入3亿元,采取政企合作吸纳一批、政府设岗招聘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的工作措施,帮助更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梦。目前,该计划已帮助带动1294人实现就业创业。

烧一壶酥油茶的功夫”:贫困村找准增收产业

甘孜州炉霍县东北部的上罗科马乡共有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是一个纯牧民乡,家家户户生产、生活的传统燃料是牛粪或废弃林木。要想彻底改变其贫困现状,还得靠产业带动整个乡共同脱贫。经过讨论,乡党委政府认为,既然传统燃料是牧民的必需品,那么能否生产一种新燃料,既降低人们对木材的依赖,减少对林木的采伐,又能拉出去卖钱呢?

说干就干。去年6月,炉霍县用上罗科马乡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八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产业扶持周转金90万元,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炉霍县更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

 

四川省炉霍县更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朱虹 摄)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秸秆、木屑、枯枝、牛粪等农林废弃物的松、散、软的生物质,经机械挤压成型制成的新型燃料。”上罗科马乡二村“第一书记”李毅说,过去用牛粪烧一壶酥油茶20分钟,现在烧生物燃料能节约七八分钟,村里不少牧民已经喜欢上了新燃料,现在的关键是把绿色燃料卖出去。

 

四川省炉霍县上罗科马乡二村“第一书记”李毅向记者介绍生物质成型燃料。(朱虹 摄)

上罗科马乡三村的贫困户亚次是新燃料的追随者。今年春节,亚次之前购买的200斤生物燃料用完了,由于公司放假,不得不使用过去的废木材,这一比较,生物燃料的优点就凸显出来:“200斤燃料100块钱,并不贵。最重要的是烧新燃料的话,早上起来家里更暖和。”亚次说,比起过去上山拉木材的成本,用新燃料更划算,屋子里也没有那么浓重的烟味和灰尘。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研发不仅让贫困村找到了产业抓手,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和创收机会。50岁的充翁仁真是上罗科马乡三村村民,没有任何劳动技能的他在燃料厂工作,每月能收入1800元。同时,村民上山捡废柴和牛粪卖给燃料厂,一吨可以收入300元。

根据去年年底投产后销售一个月的经验,预计生物质成型燃料一年保守的收益在40万元左右,除去厂房的运营成本,还有20多万可以分给全乡建档立卡的356个贫困人口,每人每年能得到800元的分红。”上罗科马乡八村“第一书记”孙燕对新燃料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个项目的原料可实现就地取材,产品可实现就地加工,效益可实现就地翻番。

回想起来,真是‘烧一壶酥油茶的功夫’带给我们灵感。”孙燕说,新的一年,牧民要为自己的燃料代言,并通过微店、网店增加销量,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资源变资产”,牧民才能过上长久的好日子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做好旅游、文化、太阳能、藏药、农副产品等文章,成了四川藏区产业扶贫的关键路径。

汽车驶过阿坝县兰措玛村的草原,密集的深蓝色太阳能板给冬季的草场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这是阿坝县“阳光经济”的“试验田”,当地希望能把光照资源优势转为经济收入。

 

阿坝县兰措玛光伏电站的太阳能板。(朱虹 摄)

光伏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财政收入,还给一部分牧民提供临时岗位。牧民只需要做草场维护和擦拭太阳能板的工作,每天工资就达到150元到200元。”兰措玛光伏电站站长郭彦刚说,目前已建成的30兆瓦项目每小时最大可发电3万度。

要用太阳晒出经济。”阿坝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赵林说,2017年全县将争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光伏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四川省阿坝县兰措玛光伏电站。(朱虹 摄)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寒牧区开展脱贫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春节前,甘孜州石渠县色须镇达拢合作社分红253万余元。经过近3年的发展,达拢合作社先后增加了特色手工艺产品制作、牲畜暖棚蔬菜种植、砖厂、旅游产品推广等数条产品线,红利也从最初的10余万元一跃再跃:2015年,合作社初成规模,全年红利87万元;2016年,合作社形成系统产业链,全年红利猛涨到253万余元。

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很明显。”色须镇镇长次乃郎加说,当村、乡级负责人对村民的诚信作出保证后,合作社还可给急需用钱的村民预支工资,“到分红的时候再扣除,不仅解决老百姓眼下的困难,也让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

甘孜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陶勇说,瞄准高寒牧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今年甘孜州将继续加强生产组织,通过以国家补贴、生产资料入股等模式,发展专合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增收脱贫。

去年,甘孜州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的旅游脱贫之路。

刚到村上的时候,牧民因为汉语表达能力差,跟我说话时,家里的情况还没说清楚就害羞地转过了头。”俄达门巴一村“第一书记”井钟说,俄达门巴景区开园后,为牧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并加强了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牧民们致富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该村独自抚养三个女儿的村民拉措家就在这当中成功脱贫。

 

新年里的第一场雪把拉措和孩子留在了家里,她们喝着酥油茶聊着新年愿望。(朱虹 摄)

两个小女儿都在外读书,大女儿亚玛如果再去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回想起一年前,井钟上门反复劝说大女儿去景区上班的情形,拉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她怎么都不愿意女儿去接受培训。如今,亚玛在景区餐厅打工,一年收入约25000元左右。“以后,家里的牦牛奶也直接卖给村里的奶站了,每斤奶回收价约7元左右。”说到这些,拉措满脸笑容。

2月14日,新年里的第一场雪将拉措和孩子留在了家里。屋内的茶几上摆满了糖果、饮料和传统的酥油茶,她们喝着酥油茶聊着新年愿望,“最期盼的是经营好加水点(即集副食、藏饰品、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有了去年的收入,今年致富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