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脱贫春季攻坚:南充嘉陵区吹响集结号
(朱虹)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嘉陵区全区干部召开誓师大会,吹响了2017年脱贫春季攻坚集结号。
2017的正月,南充市嘉陵区积善乡天宝宫村的贫困户唐国强一家过得格外开心,不仅脱了贫,唐国强还当上了“国强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由天宝宫村“两委”牵头,采用众筹模式不仅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缺口,还给130多头牛买了保险。
在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杜如先的办公桌上,摆放一本《南充市嘉陵区2017年贫困县摘帽实施方案》,这本厚达132页的方案就是奋斗目标。
农历正月已过,四川南充的乡村寒意逼人。走进嘉陵区,田间、地头处处是工地,繁忙的春耕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在大观乡蒋氏祠村蔬菜基地,蒋成贵的二儿子正在对已经开花的菜心进行铲除,准备种上新的蔬菜。
安居工程:“五改三建” 改出农村新面貌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充满艺术感的腰线,灰白相间的墙面与青瓦。来到龙蟠镇毛家沟村,按照统一标准“改、建”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均规划了庭院种养业,令人欣喜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国家对我们这么好,没花一分钱就给我们重建了住房,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因病致贫的70岁村民吉素英激动的说,不仅重建了住房,政府还发了30只鸡苗供自己养。
龙蟠镇副镇长曾云宝(右二)与毛家沟村支部书记付之荣(右一)慰问贫困户吉素英。
据毛家沟村支部书记付之荣介绍,毛家沟村共改造农村危房21户,拆除无人居住危房6处,改厨改厕硬化院坝及环境整治10户。
记者走进大观镇蒋氏祠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一座座砖混结构的小楼正拔地而起。
据了解,嘉陵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标准,重点围绕农民增收、住房安全、政策保障、安全用水、精神扶贫等方面实行“六个锁定”。2016年以来,嘉陵区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五改三建”(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建园、建池、建家)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为确实解决农村危房户、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保障问题,在2017年,我们区将将全面完成41个乡镇11024户C、D级危房改造,8440户非C、D级“五改三建”任务,共需补助资金4.2亿多元。”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赵志伦介绍说。
产业扶贫:政府领跑村村建设奔康产业园
“贫困户有劳力的可以选择当农场主,没劳力的当股东。”嘉陵区龙蟠镇副镇长曾云宝介绍说,去年6月,大柏山村的富隆食用菌基地正式投产,全村53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基地。目前,基地年产各类食用菌300吨左右,能实现净利润30-40万元,去年年底,每户贫困户最低都拿到了1000元分红。
在龙蟠镇大柏山村的富隆食用菌基地,村民们正在紧张分拣食用菌。在嘉陵区,不少贫困村都建起了类似的产业园,助贫困群众快增收的标语甚是醒目。
“以前种庄稼一年能挣2000块钱就不错了,去年年中在食用菌基地入股2万元,仅半年时间就分红1000块,另外我在基地打工挣了几万元!”龙蟠镇大柏山村村民朴素英乐呵呵地说,“现在不愁挣不了钱,就等着‘五改三建’的到来,到时候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
与一般的模式不同的是,大柏山村采取“政府引导+两委参与+公司经营+群众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其产权归村全体贫困户和村集体所有。另外,作为该基地业主的林勇还同意了由村上制订的“二次分红”计划:在效益好时,拿出利润的一定比例进行“二次分红”,用于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周转金贷款。
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赵志伦介绍说,嘉陵区在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上强调“分类”,即按产业类别、地域范围和带动主体建园。以带动主体为例,包括村支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能人四类,共同破解贫困户缺技术、缺市场的难题。
在嘉陵区,像龙蟠镇大柏山村脱贫攻坚产业园的共有60个,至2017年底,该区143个贫困村都将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实现“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
嘉陵区华兴乡五桐庙村宏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反季节水果——青见已经成熟,村民正在采摘。
金融扶贫:政府兜底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在一年之内由贫困户变身董事长,唐国强做梦都没想过。
在西充县、蓬溪县和嘉陵区三县交界之地,以“积德行善”而得名的积善乡虽地处偏远,但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盼头。
一双手,推着手推车,不停地给肉牛加料添草。一排新建的圈舍,蓝色的彩钢瓦叠映着唐国强满是憧憬的笑脸。
作为天宝宫村的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牛长势良好,唐国强正在给牛添食料。
“当时坐了100多桌,杀了6头牛一下午就卖完了!”不善言辞的唐国强谈起春节前乡里举办的黄牛美食节,难抑激动的心情。如今的唐国强,不但有固定工资,而且有10%的效益工资及股金分工,仅2016年下半年,唐国强收入3.7万元。
“我们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党建扶贫专项资金、南充市农商银行嘉陵支行的帮扶资金、86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周转金以及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资金,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创办了国强养牛合作社。”积善乡乡长任俊介绍说,建立国强养牛专业合作社只是第一步,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市场,我们乡里搞了第一届黄牛美食节,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初步让积善黄牛肉在南充市范围内打响了名气。接下来我们还要养牛的上下产业链着手,利用自身条件种植牧草和完善销售环节,逐步把积善建设成为嘉陵乃至全市黄牛产业养殖、加工、销售中心。
“积善黄牛”带火一个乡,折射出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除了国强养牛专业合作社外,村里还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茂彦养猪专业合作社、天宝宫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天宝宫村第一书记秦斌介绍说,为了积极鼓励贫困户入股,南充市农商行还发放了金融扶贫贷款160万元。通过资金或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入园务工、贫困户返租等办法,建立不同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与带动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
不仅如此,积善乡还率先将养殖的牛全部纳入保险。造成损失,由保险公司赔付,让贫困农户发展经济更有“底气”。
观念引导:拒绝“等靠要”,用新的理念冲击老思想
从当初乡下的贫困小子,到如今的身家千万,梦想正在照进蒋成贵的现实。
1988年,17岁的蒋成贵到深圳务工,28年后,他回到蒋氏祠村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梦。从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投入数百万租地建棚,购置现代化的耕种设备,聘请规模庞大的专家团队,种植的蔬菜远销北京,蒋成贵的“大手笔”给蒋氏祠村这个贫困村带来了新的冲击。他成为村里种植蔬菜最高端的人。
“眼光变了,天地就大了。”蒋成贵的妻子说。
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嘉陵区如何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如期完成目标?如何做到全区20620户贫困户、65934个贫困人口全聚焦?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嘉陵区的乡村公路上,类似这样接地气的的标语有不少。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在力量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真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一立镇党委书记吴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我富”变成“我能富”。
跑山鸡作为一立镇的一张名片,不少村都建起了专业合作社。
“站起来、赶上来、走得远,必须抛弃‘等靠要’思想”,在积善乡党委书记夏熙闻看来,在脱贫攻占这场战役中必须要把国家所有的基准扶贫政策用好用活,要大起胆子用。
“在脱贫攻坚中,要带着感情、凭着良心,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谋划,尤其要围绕‘政策落地、难点突破、改革探索‘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整合资源和力量,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杜如先说。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嘉陵区委、区政府始终心系脱贫攻坚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