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在四川系列经典案例》之五:雅安市名山区“茶山”变“金山”

24.11.2017  18:17
  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都”的雅安市名山区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茶业作为名山传统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名山区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坚持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遍地茶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的致富金山。
  一、基本情况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110公里,西距雅安市区14公里,幅员面积618.18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28.06万(其中农业人口19.4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县。目前,名山区现有茶园35万余亩,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75%的农民从事茶叶生产。
  二、主要做法
  (一)定方向,完成一个顶层设计。针对名山区茶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发展短板明显的实际,科学研判名山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和蒙顶山茶安全基地提升、企业发展提升、产品加工提升、茶叶品牌提升等4个专项规划。
  (二)夯基础,做强三个茶叶联盟。夯实茶叶基地联盟。充分发挥西南最大的茶叶基因库——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等资源优势,全面实施茶叶良好农业规范(GAP),实行统防、统治、统管,推广“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户”模式,建立企业基地14万余亩,发展巩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7.1万亩。升级茶叶企业联盟。充分发挥全国唯一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新型商业模式,引导茶叶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实现交易额2000亿元以上,交割量超过30亿元,蒙顶山茶业、丰丰茶业、跃华茶业等企业正逐步成为全区茶业领军企业。拓展茶叶品牌联盟。充分发挥四川茶叶第一品牌——“蒙顶山茶”全国驰名商标优势,推广“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实施“蒙顶山茶+企业品牌”双商标管理,茶叶产品销售额突破28.95亿元,促进了品牌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三)明抓手,具化四条融合路径。推动茶区变景区,建成一条69公里长的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带动沿线12个乡镇近15万群众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动茶园变公园,建成全国首个茶叶主题休闲农业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打造了“茶叶有花、花香茶海、色彩纷呈、四季辉映”茶乡美景,游客来得了、留得下、耍得住。推动劳动变运动,精心组织以茶为主题的“春·采茶”“夏·纳凉”“秋·骑游”“冬·喝汤”系列活动,将农村农民的生产劳动变成游客参与体验的运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推动产品变商品,让传统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不仅住上好房子而且过上好日子。
  三、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升级了。茶叶产量产值大幅提升,基本完成重建后的2016年茶叶面积达35.2万亩,茶叶总产量4.8万吨,综合产值55亿元,与震前的2012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7.3%、26.3%、41%。通过茶业转型升级和茶旅融合发展带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2016年旅游接待3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加90%、190%。
  (二)品牌升值了。蒙顶山茶被农业部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综合排位全国第四,仅次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区域品牌和“蒙顶黄芽”单品参展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蒙顶山茶“黄芽、甘露、残剑飘雪”单品入选中国国际茶叶博物馆;“蒙顶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达26.66亿元,比2012年增值14亿元。
  (三)农民增收了。农民收入结构从单一的鲜叶收入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复合性多元化收入,采摘体验、餐饮住宿和茶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逐年提高,全区茶叶带动农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050元上升至2016年的7536元,从2012年鲜叶收入占92%、其它收入占8%转变为2016年鲜叶收入占43%、采摘体验、餐饮住宿和茶产品销售收入占57%。

我省建成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230个
  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政府
内江:行动 +方案 引领“三农”见成效
  近年来,内江市掀起现代农业产业浪潮。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