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15.08.2017  09:52

  □魏冯 本报记者 梁现瑞 李淼

  深阅读

  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功能布局

  四园三区 一中心

  今年5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在四川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我省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成为首批15个国家级试点项目之一,未来3年投资将达20多亿元。

  什么是田园综合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但却明确了方法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由此可见,田园综合体的使命,是使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结成环链,打造出农业产业利益共同体。

  上述丰富内容,如何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对新农村建设将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月初,记者走进都江堰市胥家镇、天马镇进行调查,一探究竟。

  1现状

  农村只有初级农产品,缺乏深加工,更缺乏工业和旅游的基因

  破题

  以规划之手,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今年年初,胥家镇土什村村民朱立经历了一场重大损失。投入20万元的萝卜,全部烂在地里,“1分钱也没能卖出去。

  菜贱伤农的案例并不少见,农民将卖不出去的农产品直接丢在田里。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深加工,初级农产品没有纳入产业链条,成为孤岛产业。一旦出现供过于求,很容易烂市。

  断裂的不仅仅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还有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土什村近一半人都在外地打工,“年轻人很少看到。”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负责人蒯世军种了31年的地,“很多农民只有生产,没有生活。

  如何改变现状?胥家镇给出了自己朴素的答案。那就是通过整体规划,让产业与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

  今年7月出台的《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2017-2019年)》明确,将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进一步优化、补足、完善,形成完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优化:通过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主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猕猴桃、蔬菜、水稻、油菜和规模化玫瑰种植,培育2-3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

  补足:通过做强猕猴桃商品化处理、气调保鲜、加工产业,推动猕猴桃由初级农产品向出口产品、旅游商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商品转化。

  完善:与传统农业高度结合,打造“拾光山丘”“玫瑰花溪谷”“小南海”等“农业+”特色项目,发展第三产业。

  现实中已有实践。胥家镇实践村猕猴桃种植户何静,站在满棚满架的猕猴桃藤下,和往常一样查看80亩猕猴桃田的生长情况,400棵猕猴桃树上,有密密麻麻的认养标签,认养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游客。一旁的猕猴桃茶坊正在兴建。她还在和一家化妆品企业对接,准备将其引入村子,办一个猕猴桃面膜加工厂,这样一来,原先的猕猴桃种植产业就和制造业、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预计2017年纯利润将破百万元。

  胥家镇党委书记周光兴奋地描绘着他眼中的“田园梦”——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抽象的概念照进现实,并非那么严丝合缝,当下都江堰尤其欠缺的是产业链条的延伸。要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引入制造业和旅游业,缺的不仅仅是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仅仅靠农民也难以实现。

  拿土什村来说,这里从来没有过发展工业和旅游业的历史,要在一个传统的农村社会,植入工业和旅游的基因,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怎么办?只能当成一个设想,摸着石头过河。”周光说。

  2现状

  农村房屋闲置,从事旅游业缺乏资金,林地和耕地权能待充分激活

  破题

  以改革之手,解决资金、服务和产权问题,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

  “冷清!”都江堰市天马镇禹王村,尽管地处玫瑰花溪谷景区,但看不到几个游客,村民大都关门闭户,不少人家的门前荒草丛生。

  事出有因。历史上,禹王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这里没有别的产业,农民大都外出打工,房屋大都闲置。

  如何激活这些闲置的资产,是田园综合体试点的使命之一。当地的设想是,通过重新改造,将这些闲置的房屋包装成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钱是个大问题。一座400平方米的房屋,要重新改造,少则要三四十万元,多则上百万。这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绝对不易。

  如何突破资金瓶颈?都江堰青城山镇已经在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但前提是,当地旅游业发达,这些房屋多半都已经在从事旅游业,即便出现问题,银行可以顺利将这些房屋出手。而天马镇不一样,旅游业刚刚起步,银行不敢同样放贷。

  为了打消银行顾虑,当地引入绿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10亿元资金,在当地租用了1700亩山地,开发玫瑰花溪谷。下一步,绿沃农业将以观光旅游为主,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建立农业康养基地,聘用农民种植花卉和管理园区,带动周边村民做农家乐。还将铺设3100亩玫瑰种植园区,进口玫瑰品种将超过2800余种。

  “这样的话,银行就敢放农房抵押贷款了。”天马镇人大副主席周科认为,必须有金融的支持,才能把农房资产激活。现在有了田园综合体这个国家试点金字招牌,步伐可以走得更快。

  第二大问题是服务。习惯了做农活的手要去做酒店服务,同样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当地又想出新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景区的房屋进行集中流转,整体打造,引入专业的服务团队。房屋所有人会获得一笔租金,同时还会按照一定比例,从后期的营业收入中分红。这样一来,先前闲置的农房就可以彻底激活了。

  再说地。当地有数千亩的林地和耕地,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也是沉睡的资产。去年开始推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其中一个猕猴桃种植大户就成功用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贷款300万元。

  “也有问题。”周科透露,最大的问题是银行要求有担保公司介入,这虽然减少了银行的风险,但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一句话,还是对土地流转收益不放心。“我们的目标是砍掉担保这个中介,直接用土地流转收益权担保,降低贷款成本。

  3现状

  有的地方在探索中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之名圈地,行房产开发之实

  破题

  以法律之手,划定红线保护农民利益;不将农民赶出村庄,而是和农民一起发展

  眼看着鲜艳的玫瑰花在村里遍地生长,45岁的禹王村村民白宗福内心更多是惶恐和迷茫:面对突然闯入村里的资本大鳄,他觉得自己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他担心,有一天,会被这“巨鳄”直接赶跑,抑或踩在脚下,没有话语权。

  绿沃农业动辄十亿的投资,而当地一个农民的年收入才一两万元。

  有的地方在田园综合体探索中,出现了“排农”“脱农”情况:有的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拿地圈地,却行房地产开发之实;有的明面上是建设田园综合体,却将农民全数赶出去。

  如何既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又保护农民的利益?

  划红线: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明确,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乡、村举债搞建设;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一律不得列入试点范围。

  “田园综合体”是“姓农为农”的综合体,是回归“”心的综合体。

  天马镇首先定出“铁律”,要把产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拿玫瑰花溪谷为例,公司将全员吸收当地农民参与景区开发、玫瑰种植,以4元/株的价格将种苗提供给农民;收获后,农民可以自己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然后将种苗钱付给公司;如果市场价太低,公司则承诺以每株8元的保底价收购。刨去成本,保证每株有3元左右的纯利润,按照每亩1.2万株计算,每亩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益,如果种5亩,就有至少10多万元的纯利润。

  当地政府还规定,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不能将农民赶出村庄,而是要和农民一起发展。

  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刘奇描绘着他眼中的田园综合体——未来,田园综合体将吸引城市向农村反流,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本等现代元素都会在这里逐步聚集沉淀,农艺、农谚、农事及风光介绍和民俗表演、风味餐饮等传统精华也将被活化起来。只有农业、农村繁荣了,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