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厅 以文扶贫惠百姓

30.07.2015  09:52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一张扎实的文化民生“顶层设计图”就此诞生。以此为指导,我省今年便开始加快制定《四川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即将新鲜“出炉”的《意见》将结合四川实际,在国家22条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拓展,对全省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李思忆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阵地拓展
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
        在乡镇、农村,“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打通了基层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软件打造上,文化院坝不断在做“加法”: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构的作用,建成整合组织、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体、卫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文化“综合体”。在德阳市成功试点331个文化院坝后,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建成了4000多个文化院坝,成为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入了文化基因。
        在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神经末梢则有了新的“演变”——“文化+N”。成都的一个社区级活动室变成了一栋楼的活动中心。据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出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意见,将社区或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标准从10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以“5+4+N+1”的标准规定每个中心必须提供多功能室内文化服务、电子阅览室数字服务、图书室阅读服务、广播室播放服务、户外广场开展室外文化活动服务等5项核心服务内容,具备文化宣传、党员教育、体育健身、便民服务等4项必备服务功能,还可以结合实际自行选择开展N项可纳入中心的特色服务内容,必须打造1支特色文化服务队伍。成都试点包括瑞云社区在内的6个社区或村级文化活动室,效果良好。今年底,这样的点在成都将增至200多个。
        据悉,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98个、文化馆20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34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5.2万个,构建了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为了广大群众能共享文化成果的物质基础实现跨越,今年还投入贫困县图书馆、文化馆等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专项资金3831万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780万元。
精神帮扶
反弹琵琶”送文化
        针对我省特殊省情和“三区”现状,省文化厅创新思路“反弹琵琶”,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与富民安康、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牧民定居、彝家新寨等重大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迄今,已向基层配送了流动舞台车、图书流转车193辆。通过汉藏文化交流、大篷车流动博物馆、青工文化驿站等一系列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推动先进文化内容进藏区、进寺庙、进基层、进家庭,使基层群众零距离享受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将文化送到我省贫困、边远的地区,少不了文化志愿者这一支“生力军”。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使得本来就生机盎然的民间力量一下子成为公共文化多元发展的“助推器”。成都、宜宾、泸州等地开设了100多所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招募数千名持证上岗的文化辅导员及发展数万名文化志愿者的“百千万工程”,以破解文化人才不足的困境。
        四川文化志愿服务内蒙行、藏区行活动,志愿者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书室、村寨里举办“大讲堂”、“大舞台”、“大展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志愿者中既有年轻的歌舞演员,也有巴蜀知名画家和社科院知名学者,他们身体力行,将一个个汉藏文化流动图书室、共享工程服务点建在了雪域高原。
        数据显示,全省群众文化机构年均提供文化服务9.8万次,每年财政向全省23个文艺院团和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购买服务,免费为群众演出节目4000多场。
文化“造血
孵化”基层文化生力军
        要彻底改善我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的生态环境,省文化厅一直尝试变“输血”为“造血”。
        今年开始,省文化厅组织我省文艺
        工作者深入开展“深
        入生活、扎根人民”
        和“结对子、种文化”主题
        实践活动,选派了550名文
        化工作者到“三区”开展文化服务。
        通过结对子帮扶,艺术家们在基层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艺术作品。在结对子帮扶中,走进基层的艺术家拉动各地孵化出了自己的文化队伍。蓥华镇的文化院坝有军鼓队、龙灯队、秧歌队、腰鼓队、蓥华艺术团等民间文艺组织,还培养了500余名文艺骨干。这些文艺队伍还来到德阳演出,把文化送进城。
        为了把这样的效应放大,省文化厅已举办了5期业务培训班,培训基层文化干部527人,选派40名干部参加中央、省委调训和文化部专业研修。同时,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千名干部人才援藏活动”和藏区“双百人才”培养工程。今年,省文化厅选派了1049名文化工作者到“三区”县开展文化服务。
精准扶贫文化“有招
        以文扶贫,帮助一个县走上发展快车道,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道难题。省文化厅却用一年的时间解了这道题,摸索出了文化扶贫的路径。
        据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介绍,帮扶过程中省文化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除厅里扶贫的2000多万元资金外,还借助省级有关部门的帮扶力量,整合涉农项目,协调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等单位,共争取资金近3000万元,为叙永县薄弱领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在省文化厅的规划下,叙永县的公共文化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非遗传习基地等面貌一新,让当地百姓有了浸润心灵的好去处。以麻城乡、兴隆乡、马岭镇3个省级示范综合文化站为引领,叙永县完善了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设施设备,全县231个村全部建成农家书屋,新建社区书屋28个,建设村文化阵地120个,打造麻城乡寨和村、水潦乡海涯村、分水镇木格岛村3个非遗传习基地。
        文化滋养下,省文化厅的文化富民策略也逐步得以实现。叙永县农民演艺中心、丹山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四星级大世界电影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目前,全县文化市场经营覆盖单位共计153家。
        叙永县的路子,能否复制到茂县?7月底,郑晓幸带队前往省文化厅的又一定点帮扶地茂县调研,寻找文化扶贫的新路径。在那里,省文化厅一行详细查阅贫困户基本情况档案,检查贫困户精准识别、帮扶责任落实和扶贫规划制定等工作推进情况,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当地干部一道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文化在茂县出什么招?省文化厅正在制定详细计划,力图实现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