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展县域经济 夯实底部基础

13.05.2014  10:42

转变发展方式 做大工业规模 提升发展质量

  我省丘区县(市、区)数量占全省近40%,汇集大批工业强县,也聚集众多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推进丘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对夯实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尤为重要。

  “无工不强,无工不富。”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工业强县之路如何走?产业布局如何规划?加速发展的突破点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带您一起走进谋划锂业大文章、意欲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射洪县,由“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变、加快建设“工业威远”的威远县,着力应对白酒产业结构调整“大考”的泸州市江阳区,以生物医药产业和造车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的资阳市雁江区,以扩权强镇激发基层活力的宜宾县,做大产业园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大竹县,聚焦发展亮点,聆听发展足音,共同触摸丘区工业强县发展的“强筋壮骨”。做好锂电大文章 □本报记者 任鸿 {名片} [射洪]

  射洪地处涪江上游,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和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以“六大强县行动”为引领,2013年射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1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丘区先进县等殊荣。 {实践}

  近日,四川省锂产业联盟在射洪成立,四川天齐锂业有限公司是该产业联盟发起者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天齐锂业正在积极争取与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告诉记者,天齐锂业的全资子公司已与银河锂业澳大利亚公司签署《股权收购协议》,银河锂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1.7万吨产能,这意味着在资源上,天齐锂业实现了强强联合。

  天齐锂业的系列举措是射洪县域工业经济寻求转型突破的“切片”。作为工业强县,去年,射洪工业化率达60.5%。但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射洪酿酒、化工、纺织等产业受到挑战。如何继续保持川中工业强县的发展劲头?射洪一方面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培育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工业,逐步形成以绿色食品、精细化工、纺织家纺等传统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为一体的“3 2”主导产业体系,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经济比重达96%。

  记者从射洪经济开发区项目名录中发现,电梯、商用车零部件等机械制造项目以及玻化微珠保温材料、锂电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占据半壁江山。其中,锂电是射洪新能源产业中的重头戏。去年,射洪县成立锂电产业局,并已启动12平方公里锂电产业园建设,推动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产业格局。 {声音} 规划“沿涪江千亿产业带

  射洪县委书记周新:射洪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列全省第21位,在丘区领先,建设全省底部崛起先行县是射洪未来的目标。今后,工业强县仍是“主旋律”,但如何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是当前射洪工业发展需要解答的命题。按照“产业集群化、城镇同城化、交通一体化”的思路,射洪正在规划以涪江为中心纽带,省道205线和绵遂高速沿线为框架的“沿涪江千亿产业带”。沿涪江建起产业带,将有助于聚集资源,带动两岸乡镇和产业组团发展,拓展提升全县经济核心区,力争到2017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550亿元,综合实力排位进入全省前15位,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 □本报记者 李果 {名片} [威远]

  近年来,威远县积极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威远”。2013年,威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9亿元,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力。 {实践}

  5月,矗立在威远县连界镇连云山的钒钛综合利用基地正在满负荷运转中。奔腾的铁水在厂房内“穿梭”,一批批烙上四川符号的钒钛产品将从这里奔赴各地……与传统钢厂上空黄烟笼罩不同,冶炼高炉排出的水蒸气难以遮挡这片小山区蓝天白云的面目。

  在打造“千亿川威”的道路上,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成为两个重要抓手,高能耗低产出的小高炉已被取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控制系统令人振奋。记者在川威集团炼铁车间和炼钢车间的中心控制室内看到,只需动动鼠标,就可对整座高炉进行控制。炼钢厂厂长唐建华说,项目投产以来,实现了钒钛资源和废气、废水、废渣、废尘全部回收综合利用。“我们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好。3座转炉中,1号炉用于提钒,从铁水中提取钒后,进入2号、3号转炉炼钢,所有废物全部循环利用,水全部内循环没有一点外排,所有烟尘全部回收压制成球,又重复进入转炉炼钢。”唐建华说,这样不但环保,还能降低成本,部分指标在全国达到较高水平。

  借着2009年以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投资136亿元的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钢铁川威”正向“钒钛川威”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从“黑产业”向“绿产业”的转变。目前,威远县形成了钒钛合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量的91.2%。 {声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在县域经济发展迎来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面前,威远一定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更高的质量支撑更快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这两大产业在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中的比重。

  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是威远县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着力方向是: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不低于第二产业,提升发展质量,用量的积累促进质的提升。一瓶酒的“链式效应” □刘学懿 本报记者 孔芒 庞山岚 {名片} [江阳区]

  江阳区地处中国酒城泸州市主城区。近年来,江阳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酿酒传统、气候条件、白酒品牌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酒业,带动三产联动,夯实底部基础。2013年,酒业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酒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推动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 {实践}

  5月12日,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50多名村民忙着移栽高粱。“800多名村民在酒业园区上班,变成了工人。”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春说,“一瓶酒”改变了村民的生活,111户农民住进了新村聚居点,公交车、超市、医院、公立幼儿园一应俱全。

  酒业是江阳区的优势和支柱产业,随着白酒产业调整期的来临,如何应对?江阳区出台工业用地、担保贷款、品牌奖励、窖池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固态酿酒文化产业园,打造主营品牌100余个,构建起泸州老窖为塔尖、“小巨人”企业为塔身、原酒生产企业群为塔基的白酒产业梯次发展“金字塔”。延长产业链,促进玻瓶生产、制盖、酒盒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壮大。引进72家包材企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酒类包材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发展酒类企业282家,其中省市“小巨人”企业6家。

  以白酒产业为引擎,带动三产联动发展。全区规模化发展泸酒专用红高粱10万亩,2万多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依托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人流、物流聚集效应,规划建设“江南新区”;借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现代物流和近郊旅游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黄舣镇,组建了9家投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中远物流、诚通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入驻。 {声音} 助酒企在“洗牌”中站稳脚跟

  江阳区委书记朱华:优势优先,优势引领,江阳区要通过不断调整酒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优势产业在白酒深度调整期中继续保持优势,帮助酒类企业在重新“洗牌”中站稳脚跟,带动全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要以“攻坚突破”为着力点,推进统筹城乡、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投资拉动、开放合作、民生社会事业“七个突破”,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示范区,为全省推进“两个跨越”作出更大贡献。生物医药 造车“两轮”驱动 □钟华 本报记者 段玉清 {名片} [雁江区]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立足区位优势招大引强,推进三次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打造县域经济优势产业、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升级版”,加快建设“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雁江”。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亿元。 {实践}

  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内,旭东制药、维尔仕生物等生物医药项目近日相继投产。

  这个产业园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已吸引来自瑞士、韩国等国和国内北京等地18家企业入驻,并与美韩最大的软胶囊和生物制剂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园区还将投产7个药物生产项目,届时园区入驻生物医药企业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雁江区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全省打造千亿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5月12日,资阳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负责人张谦说。

  频受关注的还有造车产业。四川南骏与韩国现代成功联姻,“雁江造”机车出口至澳大利亚、越南等16个国家……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雁江区造车产业凭借区位优势招大引强。岱摩斯变速器、格罗唯视物流等10家韩资配套企业的落户,带动雁江区造车产业不断升级。如今,以四川现代为龙头,涵盖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车身、消声器、轮毂、座椅、内饰等配套产品的汽车产业配套链条已成规模。

  生物医药、造车产业快速发展,背后是雁江区“成都区位、雁江成本”区位优势的充分体现。为更好地利用区位优势,雁江区加快建设侯家坪工业集中发展区等5个产业承接平台,以承接成渝产业转移,目前平台已入驻成渝转移企业21户。 {声音} 用好优势 做强特色产业

  雁江区委书记姜鸿飞:雁江区距成都市区87公里,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随着成都新机场选址简阳、遂资眉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相继通车,雁江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有优势,更要用好优势。近几年,雁江区全力实施“工业主导”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造车、医药、食品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以此夯实产业基础,吸引外来投资。未来,雁江区将充分借力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继续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县域经济腾飞。扩权扩出发展新空间 □邱萍 本报记者 钟晓晴 {名片} [宜宾] 宜宾县地处川滇两省接合部,位于川南经济区核心地带,是全国改革名县和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2013年,宜宾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91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在全省59个扩权试点县(市)中排名第一。 {实践} “路通了,城起来了,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好了!”看到家乡日益变化,宜宾县观音镇的百姓喜在心里。就在去年,该镇被评为宜宾县“十快乡镇”之一。“”从何处来?观音镇党委书记曾晓东一语概之,“扩权强镇”。

  2011年前,在宜宾市十区县中,宜宾县工业经济常年排名靠后。为了要5万元工作经费,宜宾县乡镇长们几乎都有过排长队找县长要钱的经历。2011年3月,为增添乡镇经济的发展活力,宜宾县委、县政府主动“革权”,首批10个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产生,63小项权力从县一级下放给乡镇一级。

  “扩权强镇后,乡镇财政收入多了六大项,第一年我们就新增可支配财力 500万元。”5月12日,曾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9月,一个规划占地1200亩的南部新区在观音镇拔地而起。按规划,观音镇南部新区将用5-8年建成一个能容3万人的现代新城。观音镇利用积累的财政资金和扩权强镇财税优惠政策,采取招投标模式滚动开发。县里允许试点乡镇引入BT模式、吸引民营资金开发。观音镇的新区建设,民营资本已投入5000多万元。

  改革让观音镇也有了扶持教育的实力。位于观音镇的宜宾县一中有5000多名师生,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运动场。2012年,观音镇政府一次性拨款300万元给宜宾县一中建标准运动场,这样的手笔让很多乡镇学校羡慕。 {声音} 着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集群

  宜宾县委书记王光柱:为发展工业经济,我们科学制定了宜宾县10年工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壮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的中小企业集群。在产业的发展上,我们坚持“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县级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笔工作经费”分工推进机制,每年确定竣工一批、加快进度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产业项目,确保每年都有实体经济项目开工建设,每年都有实体经济项目加快推进,每年都有实体经济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工业园区“主引擎” □本报记者 万瑶 曾实 {名片} [大竹]

  充分利用达渝合作“桥头堡”的独特区位优势,围绕“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大竹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58亿元,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实践} “公司正在对机器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接着会对员工进行招聘和培训,预计5月底投入生产。”5月12日,在大竹县工业园区,四川越洋电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彦透露,项目建成后,公司年产值将达2亿元,年创税收3400万元,可解决800至1500人就业。

  机电、农副产品加工、苎麻纺织,是大竹工业的三大重要产业。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同,大竹工业在定位之初,就让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形态。

  记者从大竹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引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载体,努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入驻项目91个,建成投产66个,在建25个。初步形成以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维奇光电、环州机电、鹏翔电子等企业为主导的机电“汽摩”配套产业,以西部皮鞋城、奈步产业园、川粤国际皮鞋产业园等为主导的苎麻纺织产业,以红星麻业、玉竹麻业等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声音} 错位发展 提升“桥头堡”功能

  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阵地。大竹将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认真实施“453”战略工程,通过5年努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亿元级的“三个一批”支撑性企业,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及时对接和用好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川东北城市群规划等,切实提升大竹在川东、渝北地区的“桥头堡”和“领头羊”功能。另一方面,统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等规划,从规划层面构建城乡统筹、错位发展、竞进提质的县域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