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18.12.2015  09:58

 

 

喜德县洛莫乡达底村姑娘第一次感受自来水到家门的快乐。喜德县扶贫办供图

凉山喜德·彝族老家,在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各级干部群众抓住短板寻良策,立足精准下苦功,真抓实干求成效,斗志昂扬,冲劲十足,扶贫攻坚。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喜德县村村寨寨,一股股暖流扑面而来。

 

有的放矢开良方

 

你好!我们是光明镇马厂村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我们今天过来,主要是想再一次核实调查一下你们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以后帮扶你们家,有些什么措施,看想什么办法帮扶,起一个指导作用。”这是喜德县开展贫困对象识别的一个实例,也是全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喜德县各级工作组已走进村村寨寨,在工作中按照一申请二评议三公示的流程,切实做到不漏掉一户贫困户。目前喜德县共识别出贫困村136个、贫困户10918户、39334人。精准摸清扶持对象后,喜德县将立足解决贫困群体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此同时,扶贫村项目的启动严格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实行上山进村到户,做到启动一个、建成一个、验收一个、出列一个。

 

夯实基础增活力

 

由于受资源、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喜德县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相对滞后。在精准扶贫中,喜德县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展开一系列大动作,全面加强彝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记者来到喜德县拉克乡吴哈村,该村正在修建通村水泥路。俄尔木乃是村里的养殖户,由于原来的道路条件差,收购农产品的车辆不愿意进村,运输的不便让他吃尽了不少苦头,如今看到村里开始新修水泥路,俄尔木乃高兴得不得了。虽然还没有修到自家门口,但是他一有空,就帮助施工单位平整路基,希望这条期待已久的致富路快点修好。

 

通村水泥路的建设,让吴哈村的村民对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而这只是喜德县精准扶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已建成通乡公路77.4公里,通村公路155公里,修建硬化村道220.9公里。在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中,喜德县还针对水、电、房等设施展开一系列大动作。喜德县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8.9%,存在饮水困难的农户的比例高达20%。在精准扶贫中,喜德县铺设和维修饮水管道157.6千米,解决了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充分整合和科学规划实施彝家新寨、整村推进、地灾搬迁、异地移民搬迁等项目,争取米市水库开发项目立项,启动则约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是喜德县为切实解决困扰当地农村群众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难题,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勇说,喜德县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大会战项目开工和推进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做好成昆复线喜德段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充分整合和科学规划彝家新寨、整村推进、地灾搬迁、移民搬迁等项目,全面加强彝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特色产业助增收

 

拉克乡四合村是喜德县首批实施彝家新寨建设彝族聚居村。在2012年新村建成后,如何让当地392户村民有个好的产业就成了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多方论证,发展核桃产业成了首选。村委会主任彭铁哈说,该村的地理条件很适合种植核桃,今年全村种植了400亩,他初步算了一下,每年人均收入可以增收7000元至8000元左右,他认为精准扶贫给他们找的路子很好,明年准备再扩2000亩左右。

 

近年来,喜德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全县已建立种植、养殖和农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18个,规模种养殖业大户193户,粮食、水果、蔬菜等科技示范村21户。2014年全县种养殖业总产值达881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提高到5329元。

 

县农办主任加多子古告诉记者,该县在产业扶贫方面主要是通过主导产业的培育、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培育、新型业态培育等措施,更好更快地缩短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能人领跑致富路

 

在精准扶贫中,喜德县综合施策,充分培养并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喜德县贺波洛乡塔青村村民阿西里哈就是这么一位致富能手。通过多年发展,他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一位养牛大户和肉牛销售经纪人,还带动77户农户进行肉牛养殖,促进了全村肉牛快速发展。阿西里哈经常接到外地客商的订货电话,对于大的订单,他都要和村里其他的养殖户商量办。当记者见到这位勤劳朴实的彝家汉子时,他正在和村里的肉牛养殖户商量着完成一笔订单,根据一位外地客商要30多头肉牛的需求,他及时把这件事告诉给村民并与几家人一起凑够了30多头,牛价比原来高出400-500块钱,村民们乐呵呵的。阿西里哈告诉记者,这几年像这样联系客商,组织货源是常有的事,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把这事做好,还要费更多心思。接下来,他准备使用网络提供肉牛销售信息,为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提供更快速便捷高效的平台。像阿西里哈这样的致富能人,是喜德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种养殖、彝绣、焊工、建筑、经理等技能培训后涌现出来的。这批土经纪人、田秀才、土专家们通过联合帮扶、合作社、示范、示范基地等平台,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带动所在地的产业开发,形成了群众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喜德县已培育种养殖大户193户,粮食、水果、蔬菜等科技示范村21户,辐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已达6万多人。县农办主任加多子古表示:喜德县将加大农村经纪人、农村技能人的培训力度,加大农村技能人在农业人数中的比重,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智力帮扶提素质

 

近日,喜德县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按照村里上次的要求,他们给村里的农家书屋带来一批新书。

 

截至目前,喜德县已先后投入资金2720多万元,完成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20个乡镇170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为乡村农家书屋配送了总价值500多万元的图书2000种316000册。目前,喜德县已完成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建成18个乡、村固定电影放映点,年放映达2200场次,集中实施一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扶持贫困村文化建设,让文化扶贫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凉山日报 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