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221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30.06.2016  01:12

 

(谭光海) 去年以来,达州市宣汉县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从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对象以及县级部门(单位)骨干中选派了211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含省级下派2名,市级下派15名)。他们扎根在基层、奉献在农村,助推贫困村“挖穷根”“摘穷帽”,为贫困群众解难题,谋发展。
  
   当好村级组织的“带头人
  
  宣汉县土黄镇望乡村以前是出了名的“问题村”,村“两委”班子各行其事,甚至相互拆台,5年时间换了3名支部书记,党组织在群众中无威信,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导致各项工作推进都比较困难。“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宣汉县残联驻土黄镇望乡村第一书记王小莉,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上任后的“首战”。她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与村干部交心谈心化解隔阂,逐步消除意见分歧;通过多方协调资金,建成了标准化活动场所,结束了该村办公居无定所的历史;不拘一格选拔4名年轻后备干部,组织党员干部培训10余次,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动力和活力;在提高班子执行政策水平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入手,村级班子成为一个团结务实,善谋实干,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全县211名第一书记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等基本职责,着力解决贫困村村社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党建水平不高、引领群众脱贫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贫困村党建工作思路并带头执行各项措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贫困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致富奔康的核心力量。去年以来,第一书记帮助新建、改建、修缮村级活动阵地196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5人、村级后备干部300人。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村考察学习2102人次。
  
   当好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宣汉县委群工局驻茶河乡圣水村第一书记谢磊引进四川圣水饮品产业有限公司,借助公司力量成立宣汉县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修建宣汉县圣水特色水果产业园。目前已种植猕猴桃1000亩,秦王桃800亩,青翠李400亩。宣汉县圣水特色水果产业园土地流转2200亩,每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金(田600元/亩,地400元/亩)。农户务工(贫困户优先)每天70元,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赚钱,还能够照顾家庭,真是一举两得哦”茶河乡圣水村向本金高兴地说道。
  
  创新“1+X”模式:“1”,就是由带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致富能手创办的关联性强的产业或项目。“X”就是由骨干产业或项目带动贫困户或贫困人口。“我村采用“1+X”模式,扶持发展示范特色农家乐10家,关联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土鸡养殖大户20余户、生态猪养殖大户4户、特色蔬(野)菜种植大户15户,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县城管办驻东乡镇插旗村第一书记袁双峰慷慨激扬地说。
  
  采取以购代捐模式:“李大爷,又有一位热心人士认购你家的土鸡哟。”宣汉县教科局驻隘口乡金银村第一书记贾海军向年过七旬的贫困户李维说道。隘口乡金银村采取“以购代捐”形式,积极邀请热心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爱心认购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自身发展意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完善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向大哥,今天网上又多了几笔单子哦”,宣汉县农商银行驻塔河乡号楼村第一书记陈鹏对贫困户向阳说道。运用电商平台,将农户的鸡、鸭、花生等农副产品信息上传到宣汉团购网进行售卖,让农户不再为销路发愁,为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全县211名第一书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任职村优势资源,帮助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创新出致富能人帮带、合作社带动、引进企业带动,以购代捐、电商平台等模式,切实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去年以来,第一书记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兴办各类涉农产业210家、网店微店对外销售418.9万元,培育魔芋、青脆李、花椒等种植和鸡、羊、牛养殖等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211个。
  
   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王哥,你家鱼塘收成怎样啊?”一大早,刚从县城赶到玉坪村的第一书记杨元华,看到准备出门的王万华,就主动打起了招呼。王万华因患脑血栓落下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双儿女读书开支大,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村里以每年100元的低价将一口鱼塘承包给王万华,但因为缺技术,鱼苗成活率低,鱼塘连年亏损,王万华只能望“”兴叹。打听到离村15公里外就有一家规模养鱼场,杨元华连续一周每天骑着摩托车载着王万华去养鱼场学技术,多方联系为其购买了1000元的鱼苗,从县上请来水产局的专家,对他进行实地培训……王万华逢人就说:“杨书记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家住宣汉县三墩乡大窝村六组的贫困户唐远富,今年50多岁,和妻子共同奉养八旬老母,由于母亲和妻子常年多病,自己只能靠耕种几亩薄田维持基本温饱,一家的重担都落在了他身上。市政府驻三墩乡大窝村第一书记彭晨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结合当地先天的养殖优势,先后数次联系当地金融机构,为唐远富争取到产业扶持贷款资金12万元,利用这些资金为唐远富兴建了牛场,购买了40头黄牛,并邀请当地畜牧部门专业人员到唐远富家面对面传授技术。“多亏了彭书记帮忙,没有彭书记我搞不出这么大的产业。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有水关不上”是华景镇漆园村道路和堰塘的真实写照。宣汉县卫计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敬启安与村两委一道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资筹款,争取项目,硬化村道2.2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2口,争取集中供水项目1个,“出行难、用水难”问题得到较大改观。“这么多年了,终于用上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华景镇漆园村村民张前志动情地说。
  
  宣汉县211名第一书记做到了真蹲实驻,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县211名第一书记共计承诺事项1266件,其中涉及村组道路、饮水工程和产业发展的463项正抓紧建设,180余项目正在申报论证,化解矛盾纠纷1096件,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78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