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13.10.2014  17:35

广安市采取“五项”工作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措施,坚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形成合力,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

第一,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扶贫开发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是夺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广安市仍有贫困人口34.4万余人、贫困村820个。要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必须切实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6年时间了,时间相当紧迫,本届政府任期尤为关键,如果这几年不打牢基础,补上这块短板,实现目标就可能落空。因此,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同步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去考量、去研究、去部署,制定好分年度推进计划,明确年度扶贫目标,加强督查考核,确保按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习总书记讲到,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各区市县必须认真研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县域经济发展决不能落下我市的34万贫困人口和820个贫困村。

第二,认真落实新举措新要求,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水平。要顺应扶贫开发工作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新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新举措、新机制,有效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实施精准扶贫。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健全“七个精准”,建立扶贫理念树立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精准、扶贫项目扶持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对象调整精准、扶贫项目监管精准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扶贫对象识别、调整及扶贫项目规划、扶持、实施、监管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无误、扶贫资金项目到村到户到人。要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切实帮助所驻村实现脱贫。 二是坚持机制创新。 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明确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贫困村文化建设和信息化等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内容、分阶段目标和责任部门。 三是实行科学识别。 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我市的34万贫困人口和820个贫困村就是精准识别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建档建卡,以后考核和验收就以此为依据。 四是落实工作到县。 省政府已下发文件,决定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主动研究、承接落实好这一制度,建立并完善扶贫工作和减贫任务县级人民政府负主责机制,建立符合实际的资金分配机制和项目申报及审批机制,建立分工明确、权责匹配、运行规范、管理到位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攻坚以县为单位有力有序推进。 五是强化扶贫考核。 与以往相比,考核政策变化很大,由以往考核对象为市(州),变为考核对象为县(市、区),我市6个区市县属于全省34个片区县范围,均属于考核对象。各区市县一定要务实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更加注重扶贫实效,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突出问题。贫困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推进扶贫开发,必须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作为根本目的,在增强扶贫实效、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中办文件明确了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农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以及贫困村信息化,川委文件确定了五大扶贫工程:基础、产业、新村、能力和生态扶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省市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改善发展基础条件。 要加快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加快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稳步推进扶贫地区农村客运通达率;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着力解决用电难、用电贵、无电用等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强化扶贫造血功能。 要从大力推进项目扶贫、抓好智力扶贫、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着手,科学研究脱贫的好办法、好路子,留下可持续发挥作用的扶贫项目,让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可靠、可持续的脱贫保障。要制定好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计划,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受益度,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要注重依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民族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等专项旅游,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乡土人才培训,广泛开展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三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把解决好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先解决好无房户、危房户、贫困户住房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抓好底线民生,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新农合、新农保等政策。

第四,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形成一盘棋统筹推进。 一是调整充实领导机构。 中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意见和配套文件,明确了部门职责。要根据这些文件精神,进一步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对扶贫任务重的乡镇,各地要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扶贫志愿者活动,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三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四是注重人才输送培养。 要继续选派优秀干部下基层及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基层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努力打造农村创业平台,创造条件吸引各种人才加入扶贫开发队伍,使更多热血青年投身扶贫开发和贫困村建设。

第五,着力强化扶贫工作保障,切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责任,按照中省要求落实保障措施,为扶贫攻坚决战决胜提供条件。 一是将扶贫开发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体系。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上将考核指标纳入对区市县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做好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动员、督促检查、考核复查等工作。 二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机构。 我市尚未建立专门的直属独立扶贫工作机构的区市县,要按照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统筹机构改革建立直属独立扶贫工作机构。 三是充实扶贫移民工作力量。 当前扶贫攻坚是实现2020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的关键,扶贫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由市扶贫移民局向市编委请示,报市编委会研究,根据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增加编制,及时充实人员,强化工作力量。 四是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由市扶贫移民局按照省上的要求,给各区市县下达县本级财政扶贫专项投入任务,保证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市政府要严格检查,逗硬执行,纳入考核。市本级财政扶贫专项投入明年不低于1000万元,各区市县是主体,必须要投入到位,主动担责。 五是落实扶贫工作经费保障。 全力保证市级扶贫部门的工作开支,工作运转,包括编制扶贫计划,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审查,安排布置本级和接受上级扶贫专项检查和考核,两个扶贫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建档立卡等,市扶贫移民局根据工作需要专题报告申请相关经费,市财政保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