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唱响乡村旅游扶贫大戏

12.01.2016  11:04

 

      新年上班第一天,“脱贫攻坚战”在吉林省嘹亮吹响。

  在众多的扶贫手段和形式中,旅游扶贫通过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让贫困人口背靠山水美景就地创业就业,脱贫成本低、效果快,可谓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推手。

  事实上,在全国12.8万贫困村中,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我省乡村田园风光优美,对应着民俗风情交相点缀,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已有一批集观光、采摘、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仅长春双阳区,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农民就有15000人,占从业人数的比例高达81.1%;区内24家省A级以上乡村旅游企业,一半以上的负责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吃上旅游饭的领头人,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就业。这些都说明了旅游产业与许多产业相比,门槛较低、参与面广、产业链长、受益面大,是农民分享生态红利,享受文明富裕生活的重要途径。

  扶贫除了嘘寒问暖送“慰问金”,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旅游扶贫优势由此凸显。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利用闲置的房屋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也可以种植绿色蔬菜瓜果、农副土特产品并包装销售,还可以开发制作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构建旅游产业链,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同时,我省旅游还将探索“基地+企业+合作社”的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可见,旅游扶贫是造血式扶贫,能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通过城乡互动,还能推动农民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有力地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当然,在旅游助力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品开发粗放同质、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也摆在“旅游扶贫”面前,不容忽视。

  为此,旅游精准扶贫要重点解决乡村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多方面的建设问题。好山好水如果进出道路不畅,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水冲厕所等必要的接待设施,是不会有多少人去到那里,更不用说在那里逗留个几天。

  旅游精准扶贫必须突出特色。要依据本土文化与特色,在保护中打造休闲游项目,把乡村游与发展生态景观农业串联起来,让游客欣赏农村田园风光,品尝到农家美味,还可安排游客从事农业劳动和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如此,游客多驻留、多消费,才能让更多农家赚到钱。

  旅游精准扶贫还要重视人才培训。乡村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主动与旅游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对接的能力与意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指导培训,提高能力及服务者服务水平。

        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起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其中包含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0个,力争带动1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越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越要用科学的理念做好规划,立足市场需求,搞出自己的特色,唱响乡村旅游扶贫大戏,走出自己的旅游脱贫之路,开发一处景点,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