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宝”取得“扶贫真经”——就业扶贫的四川经验
“2016年,四川省107.8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其中贫困劳动力50.3万人,近一半人口脱贫通过就业扶贫实现。 截至去年11月底, 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79.7万人, 共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956场, 就业培训18.4万人, 公益性岗位安置4.5万人。”谈到2016年的就业扶贫成绩, 四川省人社厅厅长戴允康如数家珍。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再将经验应用到实践, 四川省人社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练就 “三大法宝”, 取得 “扶贫真经”。
“一库五名单”实现精准识贫
贫困人口有多少? 其中有多少属于贫困劳动力? 这些都是开展就业扶贫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基本问题。“精准识贫是做好就业扶贫的基础,只有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和就业愿望, 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就业培训、 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工作。” 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田杰说。
为此, 四川省制定了 “一库五名单” 动态管理办法。 “一库” 是指建立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 摸清全省农村劳动力底数。“五名单”则是指各贫困村登记造册的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 自主创业、 公益性岗位安置5个名单。 贫困村 “第一书记”、 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进村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 保证 “一库五名单” 信息准确, 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2016年4月,我们举全系统之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摸清了全省贫困劳动力和当年计划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底数。” 田杰说。 通过“一库五名单” 这个 “顺风耳” 和“千里眼”, 就业扶贫各项政策可以实现有的放矢。
为了让 “耳更聪” “眼更明”,四川省人社厅还建立起就业扶贫信息直报制度。30个县 (市、 区) 人社局被确定为就业扶贫信息直报点,每个直报点的信息专报员每月至少上报一条信息, 内容包括工作动态、经验交流、调研报告等。 信息直报制度可以提供及时、 准确、 全面的信息, 让四川省人社厅动态掌握全省各地就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内外兼顾”拓宽就业渠道
“秘书长你好! 我叫陆霞, 今年39岁, 之前曾在广东等地打工,在鞋厂、高尔夫球场工作过。”
“你对工作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不怕吃苦, 就是希望工资能够高一些,每月4000元以上最好。”
“好的, 没有问题! 我在这边安排好后马上和你联系。”
3月21日,建档立卡贫困户陆霞早早地按照约定来到了四川省南部县碑院镇林坝村村委会门前。 在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帮助下, 陆霞通过视频与南部县驻福建省商会秘书长进行了 “面对面” 交流。 “以前娃娃年龄小, 我没办法出去。 现在希望能出去打工多挣些钱,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在村口就能找工作。”关掉视频, 陆霞激动地说。 几天后,陆霞就收到了去厦门工作的通知。
“以驻外商会为纽带, 实现外出就业”,是南部县开辟就业渠道的一大创举。 “我们依托15家南部驻外商会, 通过 ‘亲帮亲、 友帮友’ 实现 ‘一人就业、 带出一帮、 致富一方’。”南部县就业局局长赵素芬说。
南部县的15个驻外商会都设立了就业扶贫办公室, 由专人通过QQ、微信等方式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信息, 每月开展一次招聘活动。 各驻外商会每个季度还开展一次 “回乡招募”。 2016年9月, 15家商会联合举办3场暑期专场招聘, 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327人。
不仅家门口可以找工作, 不想外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还可以选择家门口就业。 剑阁县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 脱贫任务艰巨。 今年41岁的郭永生是剑阁县剑门关镇志公村人。在外打工几年后, 他选择回到家乡, 在县就业局的帮助下进入剑门关景区, 成了停车场管理员。“我现在每个月工资1800元,从家里走到单位只要十几分钟。 在外虽然工资两三千元但是不包吃住, 算一算其实还是回来划算。” 郭永生告诉记者。
“如今我省转移就业出现了新趋势, 本地就业、 就近就业成为就业主渠道。” 四川省就业局局长黄晓东说。 为了鼓励当地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四川省出台的就业扶贫 “九条措施” 规定, 对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 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奖补,并落实社保、 岗位补贴。对于新吸纳10名以上贫困家庭劳动力的企业, 作为就业扶贫基地, 一次性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奖励。
周素英、 姚朱成夫妇由于家中老人突发重病, 欠了不少钱, 因病致贫。 在就业部门的帮助下, 两人进入吉林森工四川人造板有限公司成为包装工人。 “现在我们俩每人都有3000多元工资, 公司包吃包住, 宿舍有空调、 热水器。 日子终于有奔头了。” 周素英说。去年, 这家公司共接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获得了6.5万元补贴。
在这样的补助力度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四川嘉佳茧丝绸有限公司还专门建起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100余人。
“扶贫专班”推动就业培训
单边桥、 直角转弯、 8字绕行……在南部县恒通驾校的训练场上,35岁的李进辉一丝不苟地进行货车驾驶训练。
2016年, 南部县就业局和该驾校合作, 开展货车驾驶 “四包培训”,包吃包住包学费包就业。家住肖家镇老牛沟村的李进辉就是首批20位学员之一。 他11岁时就因家庭变故失去了父母,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 长大后一直在镇上打零工糊口, 家庭非常贫困。 了解情况后, 镇里推荐他来到就业扶贫培训基地学习货车驾驶。 “这里的教练特别负责,对每个人手把手地教。顺利的话,学员只要三四个月就能拿到B2驾驶证, 货车驾驶就业前景非常好。” 就业扶贫培训基地负责人王林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劳动技能,才能让他们真正练就脱贫本领,防止返贫。”四川省就业局副局长李健说。为了进一步扩大扶贫培训覆盖面,方便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四川省专门开展 “送培训下乡”活动。通过“农民夜校”“田间课堂” 等活动, 组织技工院校、培训机构深入贫困村,直接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除了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培训,并给予不低于每人每天50元的食宿、 交通补助之外, 四川省还专门规定,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职业培训, 力争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劳动力, 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实施专项能力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性技能。
今年,四川省人社厅开展了跨市 (州)就业培训 “扶贫专班”活动。他们组织26所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分别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贫困县开设“扶贫专班”。本次活动主要培训对象为四大片区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年龄未超过22周岁的未继续升学的应届或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扶贫专班”免除培训费、住宿费,对学员每人每天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费补贴。
培训结束后,各地人社部门推荐岗位,供 “扶贫专班”学员进行选择。对有意愿进入技工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优先安排院校和专业,真正实现 “参训零支出,就业有保障”。首批 “扶贫专班”已于今年3月开班,受到四大片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子女的欢迎。
□记者 胡克凡 刘文涛通讯员 胡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