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治本之策
“书记必须是抓教育的书记,县长必须是抓教育的县长。”9 月29 日,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在全州教育工作会上铿锵有力地指出,越是贫困地区,越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不抓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必须自觉担负起振兴凉山教育的历史重任。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支持大小凉山彝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等,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凉山教育极大的支持。
凉山州委、州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治本之策来落实。自从《凉山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凉山教育从硬件设施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以及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并得到长足发展。正如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所说:“教育扶贫的攻坚号角已经吹响。凉山州的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夯实硬件 抓好软件 补齐教育短板
从源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发展教育就是奠基未来,必须千方百计补齐凉山教育短板。”林书成强调,必须把教育作为扶贫之本,拿出“穷县也要办大教育”的胆识和魄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补齐短板,坚决把教育抓上去,大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确保贫困群众孩子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凉山州委、州政府深谙此道。9 月12 日,全州召开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围绕如何贯彻落实《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进行讨论。该方案以该州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11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适龄受教育的青少年儿童和薄弱学校为重点,以全州17 县市2072 个贫困村薄弱学校,13.2万户贫困家庭适龄受教育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
除了打一场教育扶贫的攻坚战,凉山州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的原则,凉山将重点建设好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重建或整合一批农村学校,逐步缩小与城镇学校差距,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吸引力,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投入,确保所有农村薄弱学校达到基本建设标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为均衡发展提供核心动力。为积极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凉山州出台了《加强彝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国家“特岗计划”,2006 年到2015 年全州招聘特岗教师达到7164 人。认真落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教师每人每月不低于400 元的生活补助政策。
为巩固“两基”成果,凉山州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扎实开展适龄儿童少年摸排调查,对就学情况、流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封堵失学辍学漏洞。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72.16 万人,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分别达98.7% 、86.21%。
在课改中寻求教育质量的突破
在学校建设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凉山州正逐步实现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凉山教育正在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去寻求新的突破,在教学生“学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教学生“会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在一节数学课上,宁南县朝阳小学的老师付仲春没有在黑板上画图形,也没有给学生进行推理,而是把问题抛出来。学生在课上用工具把卡纸剪成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不管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你们把它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
学生们自己动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拼在一起是一个180 度的平角。”
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听老师讲”为“相互讨论”,宁南县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重视教育发展的宁南县县委书记张硕看来,老师必须要改变灌输式、填鸭式、强迫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的、引导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以前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睡觉。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是师本教育、考本教育、本本教育,课堂都由老师设计,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昭觉县教科局局长吉色方森表示,要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动力,生本教育是一个转变的契机。
2014 年9 月,昭觉县启动了“生本教育”教改之旅,成为四川省第二个推行生本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县。
在会理县,有一个“石榴花名师工作坊”,是凉山州唯一一个省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也是集学习、教学、教研、培训、资源生成一体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工作坊自成立至今的半年多时间里,以工作坊研修方案为依托,借助高校专家的引领,网络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不但对会理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还走出了会理,对凉山的小学数学教学作出了贡献。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何沟通家庭、社会,有效开展民族地区高中班主任工作,这是从教育发达地区、从教育理论书籍上照搬不来的。基于此,雷波中学对“创新民族地区高中班主任工作”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谁走在新课改的前沿,谁就抓住了教育的先机。”雷波中学负责人如是说。
学校变得灵动
让笑容更加灿烂 让生命更加丰满
教育部推出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不再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引导中小学进入“绿色GDP”时代。在9 月21 日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上,凉山州要求各县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凉山州在义务教育学校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 项目”,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全州性中学生运动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艺术人才大赛,每3 年举办一次全州性中小学生艺术节。
从宁南县朝阳小学毕业的学生几乎没人不会游泳。采访时,记者被带到学校围墙之外的县游泳馆,这里共有水深不同的3 个游泳池,此时正有几个学生在游泳。校长吴新梅说,游泳馆免费向学生开放。学校专门开设了游泳课,对于不会游泳的学生会专门“开小灶”,有游泳天赋的还会额外加强训练。
每周三、四下午,朝阳小学的课外活动格外热闹。一边是鼓号小组在跟着节奏练习,一边是篮球队的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火拼”。吴新梅介绍说,学校有21 个种类的兴趣小组,每周下午有两个课时让学生参加活动,各年级各班参与面达到100%。
朝阳小学的素质教育只是宁南教育的一个缩影。宁南县教科局要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艺体学科课程。自2015 年秋季学期起,县教科局艺体教育工作督导室对各中小学艺体学科的课程落实情况进行了不定时督察,并把艺体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考核。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现在,学校里面好玩的活动多了,每天放学以后就可以去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2014 年,越西县中所镇中心小学校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少年宫共开设了包括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德育类在内的18项活动。
“很喜欢武术,每周都坚持来上课,从来不会缺一节课。”六年级2 班的吉乃伍合,是武术班的小组长,有课的时候坚持上课,没课的时候,他还经常带领着同学训练。中所镇中心校校长蒋勇介绍说,少年宫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学的东西,并乐于学习各项技能。
在凉山州,各校高度重视乡村少年宫教师水平的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支持教师参加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组织的培训班,提高辅导员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还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等来做辅导员,充实乡村少年宫的师资力量。
如今,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正在凉山州学校遍地开花。“孝文化”讲座在盐源县盐井镇政府街小学和工农街小学举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在昭觉县东方红小学推进;葫芦丝艺术课程走进了西昌市城南小学……这些多姿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大小凉山的学校变得更加灵动,让各族孩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生命更加丰满。(殷樱 李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