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展“公司+专业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

30.12.2015  11:44

 

(记者 董焦) 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出了清晰定位,明确要求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12月3日至4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了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全面解读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成都市将连续举办七场新闻发布会。12月29日下午,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举行。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在会中介绍了成都市在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将深化完善的帮扶举措。

   更高标准:减少相对贫困人口 实现精确帮扶

  潘斌表示,结合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实际,成都将提高帮扶标准,开展“百村万户”帮扶行动,“我们将按照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0元的标准,在全市倒排100个相对贫困村;按照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区(市)县同期水平50%的标准,在全市确定10000户相对贫困户。

  他表示,通过精准帮扶,到2017年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同期水平70%以上,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本区(市)县同期水平70%以上,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相对贫困户:五大方面立体扶助

  “针对相对贫困户,成都将从五个方面实施扶贫工作。”潘斌表示,成都将实施就业扶贫,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采取定向、订单等培训方式,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帮扶就业基地、鼓励企业招聘贫困人口、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转移就业等方式,引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同时,成都还将设立市级“宏志助学金”、社会捐资助学、提高教育救助比例以及其他特殊支持政策等措施开展多层次救助和支持,让贫困家庭子女公平接受更好教育。

  “我们还将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健全大病救助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政策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潘斌表示,成都将完善财政支持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机制,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支出,逐步消除因病返贫现象。

  此外,成都还将以“低保保生活,扶贫促发展”为原则,推进扶贫与社会救助协同发展。同时,健全应对突发灾害致贫的救助制度和巨灾保险制度,推进山丘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生态移民、避灾移民,有效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使受灾群众临时得救助、长远能致富。

   相对贫困村:五大举措造血促发展

  “我们将贫困村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立足地域、文化、乡村特色,统筹考虑住房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科学制定贫困村的新村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潘斌表示,根据资源禀赋,成都还将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村利用独特生态、文化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整体开发,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民宿旅游、康养旅游,推进农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

  成都还将优先解决贫困村路、水、电、通信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先行优势,把贫困村作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切实破除城乡要素平等流转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派驻“第一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治村水平。

   亮点聚焦:如何体现精准扶贫的“高标准”?

  记者:成都提出的高标准推进精准扶贫,里面有2个关键词,“高标准”和“精准”,请问“高标准”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把握精准扶贫的“精准”要求?

  陈蕾:高标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任务起点高。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成都市已经全面消除了国家和省级农村扶贫对象,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高位求进的新阶段。扶贫任务从“消除绝对贫困”转为“减少相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问题,目标是“图发展”。这一变化,对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扶贫标准高。目前国家和全省的扶贫标准是2736元,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所确定的我市的新阶段扶贫标准分为村、户两类。一类是相对贫困村的标准为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元;一类是相对贫困户的标准为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区(市)县同期水平50%,并综合考虑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健康、教育、住房、资源资产等因素。这两类标准都远高于国家和省现行标准。三是工作要求高。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为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这就意味着对我们的现有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如何确保在两年时间内完成“百村万户”的脱贫攻坚,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往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同时层层传递压力、落实责任,实现扶贫对象与全市同步发展、同步小康。

  精准扶贫的“精准”要求,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二是把到户帮扶措施制定精准,三是把扶贫项目安排精准,四是把扶贫资金使用精准,五是把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精准,六是把脱贫成效检验精准。